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新聞幕後/麻吉盟友變焦慮買家 川普將美駐紮費納入對亞洲盟邦關稅談判

編譯蒲世芸/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不只祭出關稅大刀,現在更將美軍駐紮費用納入對亞洲盟邦的關稅談判中。要亞洲盟友們準備「一條龍付款」────不只要付關稅,連美軍駐紮費也得好好算一算帳。

川普想將美軍駐紮費用一併納入對亞洲盟邦的關稅談判中。(圖/翻攝自川普臉書)

▲川普想將美軍駐紮費用一併納入對亞洲盟邦的關稅談判中。(圖/翻攝自川普臉書)

川普「打包式」談判重啟

路透17日報導指出,川普在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直言對南韓與日本的防衛支出要「一併打包」,納入到關稅談判中,還放話「美軍不白駐,你們要付錢」。美軍目前在日本駐紮約5萬人、南韓則有約2萬8500人,這些駐軍成為美國在印太區域的重要戰略資產。

雖然日韓兩國都力求把「國防」和「貿易」分開談,16日南韓外交部第一次官(副部長)金烘均向國會表示,儘管美方尚未正式提出重新談判《防衛費用分擔特別措施協定》(SMA),但首爾已在為各種情境做準備。

南韓財政部長崔相穆則是指出,目前並未考慮重新檢討分擔比例。但川普明顯不打算照規矩來,他在第一任期就曾要求南韓支付數十億美元,甚至威脅要撤軍,現在看來又準備故計重施。

就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南韓與當時的美國總統拜登政府匆促簽署了新的五年期SMA協議,根據該協議,首爾第一年將把對美軍駐韓支出提高8.3%,達到14.7億美元(約新台幣480億元),未來幾年則依據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但一位不具名的南韓安全官員指出,這項賭注似乎已經失敗。該官員進一步表示,是拜登團隊主導提早談判此協議,但此舉也在南韓政府內部引發爭論,最終政府仍因害怕拒絕可能損害與華府的關係,而選擇提早進行談判。

「現在若我們不得不談判,我們是從更高的金額起跳;若當時等一下再談,情況可能不同。」該官員表示,不過他也認為現任南韓政府堅持不重新檢討分擔比例是正確的決定。

台灣也曾被美點名付錢 中國:台隨時從棋子變棄子

不只日韓,台灣也曾被美國開價收取「保護費」。川普去年在《彭博商業周刊》受訪時就提到,台灣應該為美國提供的軍事保護「付出代價」,隨後又在一節目中重提老話題,指控台灣「偷走美國的半導體生意」,還得「繳保護費」。

中國則馬上跟進發言,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台灣隨時可能從棋子變棄子」,還說「美國追求的永遠是『美國優先』」,明顯暗指川普口中的「交易型盟友」邏輯。

賴清德政府在2025年國防預算上大幅加碼。(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政府在2025年國防預算上大幅加碼。(圖/總統府提供)

台灣軍費創新高 仍遭川普政府批「還不夠」

台灣在川普上一屆任內就曾購買多項軍售,包括F-16戰機與岸基防空系統等,進而到拜登政府時期亦延續此路線。

面對川普的施壓與中國的挑釁,賴清德政府在2025年國防預算上大幅加碼。行政院通過的中央政府總預算中,國防支出達6470億元新台幣,佔GDP約2.45%,支出將同比增長7.7%,高於2024年的2.38%,創下歷史新高。總統賴清德強調:「將優先編制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以上。」

這筆國防經費包括價值904億新台幣的特別預算,用於新式戰機採購及提升海空戰力。台灣在2021年拍板通過為期五年的「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條例」,以特別預算方式編列,用於採購岸置反艦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陸基防空系統、無人攻擊載具系統等,上限為2400億新台幣。

不過,這似乎還是無法滿足川普政府的期待。曾被川普提名為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在國會聽證時指出:「台灣的國防預算要達GDP的10%才夠震懾中國。」這幾乎是目前預算的4倍,等同國家總預算的八成。

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也坦言:「目前做不到,未來要看國家財政狀況。」面對美國的強勢威逼,接下來台灣勢必要面臨更加嚴苛的國防支出壓力。

想要美國保護傘? 得先付錢

日本是全球美軍海外部署人數最多的國家,不僅有多個戰機中隊,更是美軍唯一一支前沿部署的航空母艦打擊群所在地。根據日本外務省的資料,2022年簽訂、預計於2027年3月到期的協議,讓日本每年平均承擔約2110億日圓(約新台幣482億元)的駐軍經費。

而駐韓美軍連同戰機與裝甲戰鬥車輛,則是1950至1953年韓戰留下的軍事遺產。「首爾之所以提前一年重新談判SMA,是為了在川普再次當選前先敲定對自己較有利的條件。」前美國中情局分析師、現任「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研究員克林納(Bruce Klingner)表示。「若防衛協議被重新談判,且與更廣泛的經濟與貿易議題掛鉤,將加劇南韓對可能需做出更多經濟讓步的擔憂,也衝擊美國防衛承諾的可持續性。」

對於美國是否有能力、或是否願意繼續保護南韓免於擁核北韓的威脅,也引發南韓國內再度出現發展自主核武的呼聲。分析人士指出,與川普政府的談判也因事實認定的爭議變得更加複雜。

最親密盟友變最焦慮買家

川普重啟防衛談判是一種「刻意的施壓策略」,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羅素(Danny Russel)指出。「川普明確表達,他將同盟關係視為一種交易,並堅持要從美國的防衛保護傘中獲得相應的經濟回報」,羅素評論道。然而這一舉動讓亞洲盟邦陷入兩難:要保護,得花錢;不付錢,恐怕連盟友資格都要重新談判。也讓台灣、南韓、日本這些「最親密的盟友」變成了最焦慮的買家。

掌握全球脈動、深入觀點分析,訂閱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一鍵看世界SET Global

GCS 2025 春季季後賽D1-2025/04/19《Garena 傳說對決》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2025《我世新主播》世新大學全國性主播大賽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