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唱衰川普將奪走台灣晶片?專家曝真相打臉:美國商務部長根本沒說過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與台灣之間的晶片問題,引發許多討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圖庫)

▲美國與台灣之間的晶片問題,引發許多討論。(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圖庫)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對等關稅政策,持續在全球發酵,其中台灣被課了高達32%,恐衝擊國內大大小小的產業,最引以為傲的晶片,未來又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引發各界討論。針對國內種種唱衰,被稱為PTT創世神的科技專家杜奕瑾今(5)日晚間整理了論述,直言美國商務部長根本沒有「奪回晶片」這種說法。

杜奕瑾指出,有台灣媒體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長批評現行對台灣的關稅「32%不夠」,並暗示要將製造業「奪回」美國,引發部分政論節目強烈關注與討論。然而,根據完整訪談紀錄,美國商務部長並未有此番言論,相關說法與用詞多為媒體自行錯誤引述,與事實不符。

杜奕瑾完整解析了美國方面的說法:

實際上,在美國財經媒體 CNBC 的專訪中,美國商務部長主要談論的是製造業「回流」(reshoring)對美國經濟與就業的助益。他提到,根據《美墨加協定》(USMCA),若在美國生產汽車,使用加拿大或墨西哥的零組件可免關稅,強調美國境內生產的誘因。他進一步指出,台積電等企業在美設廠同樣享有政策優勢,並未針對台灣進行任何批評或指責。此外,訪談中他也提到,美國無法擁有全球所有產業鏈,但出於國家安全考量,必須在某些關鍵領域增加本土生產的比重。例如,針對iPhone主要在台灣與中國製造的現況,他回應大眾對「若生產移回美國,成本是否過高」的疑問,表示未來可透過機器人技術實現在地化生產。

科技專家杜奕瑾解析台美晶片議題。(圖/翻攝自杜奕瑾臉書)

▲科技專家杜奕瑾解析台美晶片議題。(圖/翻攝自杜奕瑾臉書)

杜奕瑾觀察到,美國官員說明時「語氣穩健」,並沒有用「奪回」這種激烈詞彙,也從未提及「32%關稅不夠」等說法。然而,在台灣部分媒體與政論節目中,片段摘錄或自製圖卡標題扭曲了原意,導致社會大眾對美國對台政策產生誤解與不必要的敵意。

杜奕瑾點出,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近期關注的核心焦點在於確保供應鏈安全,尤其擔憂若台灣產業落入中國控制,恐對全球關鍵零組件供應產生重大風險。這也是美方鼓勵在美設廠、分散風險的政策背景,與對台敵意無關。

#川普課徵台灣32%關稅

GCS 2025 春季例行賽W6D3-2025/04/06《Garena 傳說對決》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