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列接觸者235人!指標個案為何「4度就醫」才確認麻疹?防疫醫師曝原因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國內上週新增2例麻疹確定病例。(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福部疾管署今(22)日公布上週麻疹新增1例境外移入與1例本土個案,為一起越南移入造成的雙北群聚案,2人為職場接觸者,是今(2025)年第4起麻疹群聚,已匡列接觸者共235人,預計監測至5月11日。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越南返台境外移入的個案(指標個案)台北市20多歲女性,4次就醫才確診,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主要是因為麻疹症狀發燒、咳嗽、流鼻水等,跟一般上呼吸道症狀不容易區分,且個案有嘔吐症狀,讓醫師跟個案會以為是腸胃道症狀,一開始比較沒有往麻疹方向去想。

疾管署今公布國內上週新增2例麻疹確定病例(1例境外移入及1例本土),為1起麻疹境外移入致國內感染群聚事件。李佳琳說,境外移入個案為北部20多歲女性,3月下旬至越南峴港旅遊,返國7天後陸續出現發燒、咳嗽、出疹等症狀,經就醫採檢確診,匡列154名接觸者進行健康監測,其中1位職場接觸者為北部30多歲女性,與境外移入個案有共同活動史,接觸後9天發病,經衛生單位安排就醫及通報,亦採檢確診。此為今年第4起麻疹群聚事件,均為越南境外移入致國內感染,本群聚衛生單位已掌握2名個案相關接觸者共235名,預計監測至5月11日。

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說明,境外移入個案共就醫4次、發病第8天才確診,推測是因一開始症狀與感冒相似,又有嘔吐症狀,症狀較不典型,因此增加醫師判斷難度。

▲林詠青(右)說明麻疹個案四度就醫才確認。(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林詠青會後說明,境外移入個案為台北20多歲女性,出生後有打過2劑麻疹相關疫苗,3月下旬曾隨旅行團至越南旅遊,返國一週後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等症狀,期間曾二度就醫,第一次是到診所,但因有嘔吐症狀,又到醫院腸胃科就醫,但當時沒有診斷麻疹。

林詠青指出,指標個案發病後4天開始出疹,從臉部擴散到脖子、軀幹、四肢,是典型麻疹出疹狀況,在出疹隔天到診所就醫,經診所建議轉診至醫院診斷,個案2天後才到醫院就醫。於發病第8天、第4次就醫時,經醫師評估症狀與旅遊史,懷疑為麻疹並通報,檢驗確診為境外移入個案,進行居家隔離並匡列接觸者154人。

本土個案部分,林詠青說明,為新北30多歲女性,是指標個案職場接觸者,兩人在可傳染奇曾一起吃飯,並於接觸史後9天出現發燒、咳嗽、鼻炎、喉嚨痛等症狀,因已被匡列為接觸者,個案發病當天就經衛生局安排就醫,採檢後返家居家隔離,後續確診。

媒體詢問,為何指標個案4次就醫才確診?林詠青說,主要是因為麻疹症狀發燒、咳嗽、流鼻水等,跟一般上呼吸道症狀不容易區分,且個案有嘔吐症狀,讓醫師跟個案會以為是腸胃道症狀,一開始比較沒有往麻疹方向去想;一直到發病第8天,經過四次就醫,依出疹症狀跟旅遊史醫師懷疑麻疹而通報確診。

羅一鈞說明,國內上一次出現較多麻疹境外移入為2019年,以來自越南、泰國為主,今年境外移入清一色在越南感染,研判可能與當地新冠疫情期間的封城或公衛人員轉做新冠防疫,造成兒童疫苗接種率普遍低相關。

麻疹 4度就醫林詠青 羅一鈞 越南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