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美中關稅戰弦外之音?專家:川普在檢驗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忠誠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美中近日陷入互加關稅大戰,引發全球關注。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今(11)天分析,川普的關稅除了直接針對中國之外,同時還要其他國家表態,要檢驗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忠誠如何,由此來決定美國要用什麼態度來對待這些其他國家。

請繼續往下閱讀….

▲吳嘉隆分析,川普的關稅除了直接針對中國之外,同時還要其他國家表態,要檢驗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忠誠如何。(圖/翻攝自The White House)

光是降為零關稅是不夠的!吳嘉隆指出,關稅只是貿易障礙的一部分,另外還有關稅之外的貿易障礙,例如國家補貼,行政審批,市場進入障礙,農漁產品檢驗,強迫性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的竊取,強迫性勞動,替中國企業洗產地,當然了,還有匯率操縱。這些通通稱之為「非關稅貿易壁壘」,是不公平貿易行為,當然會造成貿易逆差,但是都不算在關稅頭上。

所以,光是降為零關稅是不夠的。關稅之外的這些花樣,影響也是很大的。例如,越南向美國提議零關稅,美國說不夠,因為越南的真正問題在於他為中國企業洗產地,來逃避美國的關稅。中國企業把原料或半成品先出口到越南,在越南完成最後的加工與包裝,再以越南製造的名義出口到美國。所以美國要求越南表態,對來自中國的產品加高關稅,例如35%~50%,來證明自己不再替中國洗產地,這才是美國要的。

吳嘉隆分析,美國人現在的態度,就是直接面對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所以,其他國家要把自己放到美國的位子上,從美國的角度看美國所面對的問題,然後你提的解決方案,才會打動美國,才會契合美國的需要,讓美國對你認真協商。

例如,美國的問題是貿易逆差,那麼台灣就要幫美國解決美國對台灣的貿易逆差,也就是要把自己的貿易順差降下來,那就要增加來自美國的進口,而不能只是看到自己的出口業者需要幫忙。

美國現在進入結果導向,台灣為什麼對美國有龐大的貿易順差,美國就不管細節了,不管是關稅壁壘還是非關稅壁壘造成的,總之現在只問最後的結果,能不能有效降低美國對台灣的逆差。這就是為什麼所謂的對等關稅,稅率直接跟美國的「逆差程度」掛勾,意思就是說,只有逆差降下來,對等關稅才會跟著降下來。

吳嘉隆舉例,從越南的例子我們看出來,美國其實要各國表態,要不要站在美國這邊,一起對抗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不要幫中國企業洗產地,不要出口給中國企業的白手套,幫助他們繞過美國的技術限制或出口管制。

從這裡出發,台灣確實還有待努力,例如台積電居然把晶片最後間接賣到華為那邊,違背美國的出口管制,可能要被美國罰款10億美元,所以,如果台灣有誠意要幫助美國解決問題,那就必須加入美國對中國的經濟與技術的圍堵。

這樣大家有看出來了嗎,問題還不是解決貿易逆差而已(不只是要零關稅,而且要主動移除那些「非關稅貿易障礙」,如果這樣還不夠,那麼還要主動增加對美國採購),而且還要配合美國,要針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與美國一起來圍堵與抵制。

吳嘉隆認為,結論是,川普的關稅除了直接針對中國之外,同時還要其他國家表態,要檢驗其他國家對美國的忠誠如何,由此來決定美國要用什麼態度來對待這些其他國家。

對台灣來講,紅色供應鏈會沒落,殺價競爭與對外傾銷將來會玩不下去,這些發展對台灣來講是正面的。未來一段時間,台灣應該會有「東進戰略」,也就是「脫中入美」,繼續借重美國,來壯大台灣。

吳嘉隆 川普 台積電 華為 關稅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