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回去探完親再來受死!第二年四百死囚全歸,無一人逃亡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歷史上「太宗縱囚」故事,出自《資治通鑑》。有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心血來潮,不顧大臣反對,將390名死囚放回家,並約定明年秋天回來受刑。第二年那些死囚就都回來了,一個也不少,排著隊等著受死,李世民大手一揮,將這些死囚赦免。
請繼續往下閱讀….
▲唐太宗李世民縱囚。(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不過,在《資治通鑑》上記載,貞觀四年執行死刑的人才29人,但到了貞觀六年,「太宗縱囚」中放了的死囚多達390人,為什麼短短兩年人數漲了這麼多呢?有史家認為可疑處不少。
據說是負責複審全國司法案件的大臣,案子審理都一切從嚴,導致貞觀五年到貞觀六年,判死刑的人數量劇增。這意味著社會犯罪率高,這下李世民急了,頻頻給官員們使眼色。
「太宗縱囚」這個計劃,就是在此歷史背景之下形成。唐太宗責成官員,和死囚們約定好,先放回家、再回來,暗示可能赦免。但是如果敢跑了,傷了皇帝的面子,那後果是很嚴重的。
不少人認為,李世民只在乎自己的面子,拿法律不當回事。文人歐陽修還專門寫了一篇《縱囚論》,把李世民狠批了一頓,並認為,死刑犯就是死刑犯,小人就是小人,不能跟小人搞君子協定。
歐陽修給出了一個觀點:唐太宗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得到這種名聲。唐太宗從上面窺測下面囚犯的想法,料想他們會回來才放他們回家;下面的囚犯窺測上面皇帝的想法,料想他們一定會被赦免死罪才會回來,這是一種上下相互窺測對方內心想法才形成了這種名聲。
不然的話,唐太宗主政六年,做不到天下無罪犯,卻能只憑一天的恩德感化,讓小人視死如歸,做出比君子還要君子的行為,這完全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