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沒三高卻心梗!醫揪「1現象」是禍首:害人糖尿病、失智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研究發現,人刷牙有無徹底,可能正悄悄影響中風、糖尿病、失智的機率。(示意圖/取自黃軒的臉書)

▲研究發現,人刷牙有無徹底,可能正悄悄影響中風、糖尿病、失智的機率。(示意圖/取自黃軒的臉書)

我們從小就被叮嚀要刷牙,醫師張家銘表示,新研究發現,人刷牙有無徹底,可能正悄悄影響中風、糖尿病、失智的機率。臨床上,常發現血壓、血糖正常,卻仍發生心血管問題的患者,常有一共通點:牙菌斑長期累積、牙齦慢性發炎,這些「只是沒洗牙」的狀況,可能就是身體內部失衡的開端。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多數人不知牙菌斑的樣子,它不是什麼黑點或流血,而是一層無色、白色或乳白色的黏膜狀物質,悄悄貼附在牙齒邊緣、牙齦與牙縫中。剛形成的牙菌斑幾乎看不到,但若幾天沒刷乾淨,就會變厚、變色,吸附茶垢、咖啡、菸垢等色素,變成黃色、棕色甚至咖啡色的斑塊。「其實,它是一個長期未清除的慢性發炎根源。」

張家銘表示,多篇研究指出,某些牙周病菌會透過進入血液循環,刺激身體慢性發炎反應,長期會造成動脈硬化,並增加心梗與中風風險。此外,這些細菌還能穿越血腦障壁,導致神經退化與認知功能下降。

此外,牙菌斑不僅影響心臟與大腦,對血糖與腸道也有不容忽視的影響。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有牙周問題,而牙菌斑的慢性發炎又會造成胰島素阻抗,使血糖控制更困難,形成惡性循環。

他表示,一項來自日本的系統性回顧也發現,牙周病與潰瘍性結腸炎之間有明顯關聯。當口腔菌叢失衡,會影響整體免疫,甚至可能透過「口腔—腸道—免疫」軸線,引發腸道黏膜的慢性發炎。

至於日常的實用建議,他列舉下列注意事項:

1. 每天早晚刷牙2次,每次至少2分鐘,搭配牙線清潔牙縫死角

2. 選用含天然抑菌成分的牙膏或漱口水。

3. 定期使用牙菌斑顯示劑,以了解刷牙的清潔死角。

4. 每半年洗牙一次,避免牙菌斑變牙結石。

5. 補充含有特定益生菌的口含錠,有助建立好菌環境。

6. 家中有長輩、糖尿病或失智風險者,更應將牙周健康納入整體照護。

#牙菌斑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