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期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影響全球貿易,恐導致台灣進口藥品成本隨之上升,使健保支出壓力加劇。同時,國內醫療人力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嚴峻,護理師離職率攀升,薪資待遇與工作環境備受討論。如何增加健保財源以確保醫療體系穩定,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值此同時,近期調漲菸捐的呼聲四起,不少立法委員、民間團體、醫界紛紛表態,這不僅有助於降低吸菸率,相關稅捐更可直接挹注健康體系,提升醫療照護品質與國民健康!

▲健保財源現缺口?網友試算:菸捐加10元國庫年收400億!(圖/94要客訴)
其中,政治評論員吳靜怡在三立新聞網政論節目《94要客訴》中指出,民調顯示有高達85.3%的受訪者可以接受調漲5元以上,顯示民意對此並不反感,甚至可說是高度包容。這樣的結果也說明,「漲價不代表失民心」,只要讓大眾了解菸捐用途,並確保稅收用於公共利益,人民會支持。對於加熱菸即將上市,吳靜怡更進一步呼籲,我們國家應該要趕快,將相關的法規、以及配套措施訂定出來,不管是中央跟地方都要有。
另外,根據山水民調進行的《菸害防治相關議題》民調,亦有68.5%民眾贊成調漲菸品健康捐,而究竟能新增多少稅捐收入,Dcard上就有一位經濟系網友,分享以基礎經濟模型估計菸捐調漲後可以對國庫挹注的金額,計算結果指出,若調漲菸捐10元,全年菸捐將有望挹注國庫近400億元,可望迅速提升國庫收益。
該網友指出,依據世界銀行 2019 年研究報告指出菸品的價格彈性,約為「香菸售價每提高10%,可使香菸需求下降4 - 8%」。國家所得收入越高,此係數越低,高所得國家約為 4%。該數據也被國民健康署及國內學者多次引用。因此該網友以此試算,菸捐調漲後可幫台灣增加多少財政資源。若以調漲10元菸捐計算,台灣香菸均價將來到115元,換算菸捐可增加約 127 億元,合計全年菸捐380億元。
該網友進一步分析,站在菸捐收入極大化的立場,建議政府應先行調漲菸捐,再開放加熱菸。因為先調漲菸捐,對民眾來說會有「只漲價一次」的心理稟賦效果。接下來加熱菸上市,會直接採用已含有菸捐的售價,加熱菸對菸捐的貢獻會自動進入菸捐費基的計算當中。反之,若政府先行通過加熱菸,對於整體菸捐雖有些許挹注,後續卻會再次面臨各方抵抗的阻力,增加提升菸捐費率的困難度。因此建議政府應優先調漲菸捐,再開放加熱菸上市,才能讓國庫收益最大。
不過亦有部分輿論質疑,政府在稅收已超徵的情況下仍擬調漲菸品健康捐,恐將約250萬名吸菸者視為「提款機」,並批評主管機關對加熱菸遲未課稅,直言政府菸品管理失能。不過,倘若一方面反對提高紙菸稅捐、另一方面又主張加熱菸應盡快課稅,在邏輯上恐產生矛盾,其中更忽略青少年吸食問題。董氏基金會就指出,開放加熱菸後的青少年使用率極速飆升,實際上讓「提款機」的範圍可能變得更廣、健康威脅也越大。
立法委員林月琴認為,除了財政考量,調漲菸捐也有助於降低吸菸率,尤其對青少年的影響更加明顯。青少年吸菸比率已從107年的1.9%上升到目前的6.3%,成長幅度高達三倍以上。由於青少年對價格變動較為敏感,適度調漲菸價能有效遏止他們開始吸菸的意願,甚至有助於遏止吸菸年齡層不斷下探的趨勢。
針對傳統菸品及加熱式菸品的菸捐課徵,對於政府單位而言,需考慮的不只有成人吸菸者,而是更全盤的社會情形。健康捐的徵收本意,為用來補充健保財務,讓吸菸者為其可能產生的公共負擔付費,並促進菸害防制及公共健康;另一方面是藉由提高吸菸成本,以達到抑制吸菸行為的目的,如何兼顧健康公平、財政平衡與政策一致性,將是主管機關的一大挑戰。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