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新聞幕後/時間觸鬚紮穩TSMC的根 今天你必須擁抱台積電

財經中心/廖珪如報導

AI競賽需要台積電高階製程產品刻不容緩。(圖/資料照)

▲AI競賽需要台積電高階製程產品刻不容緩。(圖/資料照)

台積電(2330)2奈米將於今年下半年在新竹寶山廠量產,將在高雄廠舉辦2奈米擴產典禮,今(31)日由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秦永沛主持,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經濟部長郭智輝、高雄市長陳其邁等政府官員均會出席。台積電2奈米為首度採用奈米片(Nanosheet)電晶體結構的製程技術,與N3E製程技術相比,在相同功耗下,速度增加10%至15%,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25%至30%,同時晶片密度增加逾15%。

自從川普重返白宮以來,美國製造復興的巨浪襲捲全球,半導體業龍頭台積電在海線第一排遭到沖刷。三月初,總裁魏哲家在白宮與川普會面,宣布加碼1000億美元,對美投資從既有650億增至1650億,涵蓋三座晶圓廠、兩座封裝廠與一座研發中心,消息震撼投資人。使股價在關稅戰及資本支出增加雙重夾擊下跌破千元,不過,高雄二奈米廠的開工的「Timimg」,卻不能不看。

總統賴清德及台積電董座魏哲家根留台灣說,並非空口白話,AI火拚的「every day」都將是成為時間的觸鬚,為台積電抓穩先進製程的根基。原本從Open AI發展成熟的AI系統,在1月20日中國輕量級選手DeepSeek上場搏擊後,這些仰賴大型模型的美國系AI一時受到衝擊,使輝達1月27日市值蒸發6000億美元,DeepSeek更被中國國家「全面啟用」為黨服務,美國的Open AI、Google、XAi也都紛紛加入了「軍事行列」。

這是一次市場震撼,但絕非輝達市場的節節敗退,火拚時刻到來,AI發展已成為國與國的角力場,各強權無不欲在人工智慧的世界稱霸,時刻分秒不等人,Open AI原本從1月後動作緩慢,這兩天發表的復刻吉卜力風格震撼動畫界,Open AI其72萬顆輝達H100 GPU因算力過載「融化」,技術量能潛藏變革醫療與金融的威力。馬斯克也不甘示弱地在週末宣佈旗下xAI收購X,以海量數據驅動10萬顆H100 GPU訓練Grok,搶占先機。Google最新Gemini 2.5 Pro Experimental挾40萬顆TPU與輝達GPU,展現多模態推理的領先。

美國速度或成台積電後盾

這些主要大型模型,全仰賴台積電4奈米與3奈米製程。這場AI競賽拼的是算力與時間,高階晶片需求在這火拼時刻激增,輝達銷量已達300萬顆。更不用談後面人形機器人製造的市場,台灣台積電穩定的4奈米與3奈米製程構築了無可取代的堡壘,這並非美國製造所能企及。4奈米已於新竹Fab 12與台南Fab 18量產,支撐輝達H100與Apple A18晶片;3奈米則在台南Fab 18穩健運行。高雄二奈米廠將於今日開工,台積電更挾成熟供應鏈優勢,是美國短期難企及的生態。

而美國速度呢,美國亞利桑那第一廠4奈米才於2025年初量產,進度緩慢。美國第一廠從2021年動工到2025年初量產耗時四年,遠不及台灣蓋一個廠平均18個月以內,早在前董座劉德音尚未退休時,他就曾說過,美國缺乏專業勞工,近半數從台灣外派。魏哲家更於2024年10月指出,美國建築許可流程耗時是台灣兩倍,供應鏈整合薄弱。

美國速度與美國缺工的「製造業特色」,在AI高速競賽催化下,意外成為台積電的隱形防護罩,需要穩定晶圓產品的科技業龍頭,也許需要高喊「美國製造」來迎合總統,但他們的「研發速度」卻刻不容緩地成為台積電「根留台灣」的護城河,台積電二奈米廠高雄開工,今天「你必須擁抱台積電」。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新聞幕後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