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台灣醫病關係向來備受關注,最近台大醫師施景中指有立委把官員及醫院副院長叫到辦公室訓話,國民黨立委羅廷瑋被點名,引發討論。重症名醫陳志金今(12)天撰文揭露,有民眾在就醫時,會找民代「關心」,民代也都樂於提供此類「選民服務」。但是,這樣的「關心」其實是沒有實質上的幫助,有時候,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台灣醫病關係向來備受關注。(示意圖/資料照)
陳志金醫師表示,民眾在就醫時,會找民代「關心」,其實並不限於有權有勢的人。有些比較弱勢、無助的家庭,也都會透過里長或是選舉椿腳,請民代關心,民代也都樂於提供此類「選民服務」。但是,民眾不瞭解是:這樣的「關心」,其實是沒有實質上的幫助,有時候,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陳志金醫師指出,民眾以為的是,只要有民代出面,醫院就會賣面子,一定會多做點什麼的,例如:用比較好的藥啦!安排比較厲害的人開刀啦!早一點有床位啦!… 但是殘酷的現實是「想太多了!」。醫療團隊面對這樣的「關心」,大部分都是平常心看待的,本來該怎麼治療,就依專業與健保規定治療,根本不會因為「民代這樣的關心」而多做點什麼的!
陳志金醫師進一步表示,民眾不知道的是,他們對民代的請託,到底實際上是怎麼進行的?你以為民代這麼有空閒,每一個請託,都親自到醫院去探視嗎?他們頂多就是請助理跟醫院公關講一講床號,醫院公關再發個簡訊給主治醫師而已。
陳志金醫師透露,醫師收到這種「形式上」的關心,一般比較好的情況,就是直刪除不理會。為什麼「直接刪除不理會」是「比較好」的結果?因為至少醫師沒有因此「影響心情」或採取「防衛醫療」。
「相信我,很多醫師對這些『關說文化』,視為對『醫療團隊的不信任』、『民代對醫療專業的干擾』,是會影響治療心情的!」
你可以很簡單的想一想,民代有黨派,然道醫師就沒有政治的喜好嗎?你怎麼就不擔心,你所拜託的民代,剛好就是這位醫師最討厭的黨派或民代呢?你萬一所託非人,對你自己,真的有比較好嗎?
陳志金醫師也說,而且,在這個「人手一機」,「爆料文化」盛行的年代,民代和醫院公關也都會很小心謹慎的處理,儘量不要去踩到醫師的地雷。一個不小心,就會讓民代或是醫院,因為「關說」鬧上媒體!就為了你一個不是大咖的「選民」付託,你認為民代會冒這個風險嗎?所以,大家都嘛是心照不宣、行禮如儀、盡量以一種對醫師干擾最小的方式(一般都就是傳個簡訊給醫師說「某某民代關心某床某某病人」)、形式上完成「付託」、交差了事就好。這個跟真正權大勢大的VIP,他們的關說的方式,當然是不一樣的!真的不要太天真!
再來就是,你要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陳志金醫師也提到,你這樣請託別人,不用欠人家人情嗎?欠下的「人情」債,是最難還的,而且,以後總是要還。萬一要還的時候,如果對方要求你做違背自己的意願的事或是你能力上做不來的事,那豈不是為難?
所以,他真心的建議是,對醫療人員「尊重與信任」,你的家人才能獲得醫療人員真心的對待、才是對你的家人最好的治療!也真心希望,民代們,可以不要再提供這類「形式上」的服務,多花點時間去做其他有義意的服務,例如好好審法案。讓我們一起來改造這個長久以來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