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國民黨32名立委面臨罷免,國民黨黨內為反制將另闢公投戰場,除反廢死公投,傳出也鎖定「反空汙」、「恢復部分國定假日」、「反台積電出走」等;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8)日表示,有很多人提出各種想法,有共識的是反廢死。政治評論員吳靜怡今(9)天發表評論,「朱立倫少了凌淘(濤)卻要找黃國昌一起掏出公投來反制罷免?白藍掏掏我不怕!」

▲藍擬推多項公投反制罷免,朱立倫:有共識的是反廢死。
吳靜怡指出,國民黨現在面臨的罷免戰局,對於黨內第一階段通過的立委來說,確實是個兩難的局面,黨中央如果選擇用公投進行「全面死守、罷免熱戰」,恐怕會讓其他本來穩定的選區也被拖下水,反而提高投票率並加速罷免行動的成功,但如果選擇「棄車保帥」,又可能導致內部裂痕擴大,影響2026、2028的大選佈局。
吳靜怡進一步指出,徐巧芯、羅智強、葉元之、王鴻薇、牛煦庭、廖偉翔、羅廷瑋等等,這類高曝光但地方基礎薄弱,更缺乏像韓國瑜的「輔選影響力」;傅崐萁指甲剪到處送,結果讓40幾位立委參選人面臨調查危機,若再啟動公投,恐怕惹怒更多公民。
吳靜怡說明,2021年12月18日舉行的四大公投,「重啟核四」、「反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全國投票率約41.1%,低於2018年的55%,綠營較有利動員能力較強,國民黨僅在新北市、台中市的「公投綁大選」等少數情況下,「同意」票略佔優勢,但整體支持度不足。
吳靜怡認為,公投和罷免選舉在本質上不同,公投是反映民眾對議題的意見;罷免選舉,是聚焦於個人表現或爭議。兩者綁在一起,是可能提高整體投票率,對國民黨、民眾黨而言,可能有效動員支持者投反對票,反之,社會對立會更加劇,若引起民眾不滿,反作用力會更加劇。
吳靜怡也點出國民黨、民眾黨可能共同的議題:
1. 反對廢除死刑
2. 縮短中配領身分證年限
3. 推動不在籍投票或電子投票
4. 取消公投舉辦頻率限制
5. 反對台積電出走
6. 重啟核四
7. 反對萊豬進口
8. 公投綁大選
9. 三接遷離
10. 兩岸和平協議
吳靜怡還說,國民黨提出公投反制罷免的主要動機是為了提高議題能見度、動員支持者並影響選民情緒,並激化不同意罷免的票數,這是一種多面向的政治策略,但實際效果難以預測,且可能帶來選民困惑或社會對立等意想不到的後果。
全台熱罷免要不要點燃?全看朱立倫和黃國昌的智商,相信一定不會讓大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