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RWNews菱傳媒

余可及/資深政治記者
民進黨發動大罷免,國民黨用「以罷制罷」反擊。不過第一階段送件,國民黨「罷綠委」的第一階段連署,竟然全軍覆沒。雖然仍有補件機會,但冒名連署、死人連署、領銜人不合格等爭議頻傳,已經讓國民黨醜態畢露。罷免戰才剛開打,國民黨就已經陷於極為不利的局面。
事實上,早在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宣稱要發動「大罷免」前,國民黨內就並非沒有意識到民進黨會推動「全面性的大罷免」。如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便曾在許多私下場合表示,國民黨之所以甘受「圖利自己」的批評,要推動選罷法修法提高罷免門檻、連署檢附身分證,就是為了防止民進黨推「大罷免」。
但國民黨「錯誤的第一步」也在此出現。在選罷法修法過程和完成修法後的策略上,國民黨顯然沒有想清楚。為了防止民進黨以憲法法庭為武器,對選罷法修法暫時處分,國民黨決定暫緩將三讀的法案送到行政院公布施行。從大法官的「威力」來看,這個策略基本沒錯,但國民黨卻忽略了選罷法的另一個規定。
在修法時,國民黨只考慮到「檢附身分證」可以提高罷免難度,但選罷法第131條明文規定「本法修正施行前已發布選舉公告之選舉,或已向主管選舉委員會提出之罷免案,仍適用修正前之規定」,這也就意味,國民黨「延遲送件」的做法,將反而使提早發動的罷免連署可以適用舊法。
果不其然,綠營從年初到整個過年期間,都不分選區的全力爭取連署。在年初總預算審議爭議後,對藍委的罷免連署更達到最高潮。即使在被認為是傳統藍大於綠的選區,連署也非常踴躍,以至於2月3日才剛屆「立委罷免時程」的2天後,「罷藍委」連署就已陸續送件,而且份數遠高於百分之一的門檻。
而令人詫異的是,在綠營對藍委罷免連署如火如荼展開之際,國民黨對應對「大罷免」卻仍顯得非常消極。雖然嘴上說要「以罷制罷」,但實際動作卻不多。國民黨立委照常出國過年,對於綠營的大動作,不少人也評估民進黨只是「虛晃一招」,不是真的要這麼做。會讓國民黨這麼輕忽的主要關鍵,就在於去年「罷樑」後,藍營有種不切實際的安全感,認為即使謝國樑爭議之大,罷免案還是過不了關,民進黨的「大罷免」,殺傷力有限。這種情緒蔓延到黨公職身上,就成了輕忽的關鍵。
但畢竟罷免第一階段連署只需要百分之一的選民數,換算下來,每個選區應該只要二、三千人連署即可,縱使輕忽,這也是非常容易達到的目標。況且國民黨的策略是「精準打擊」,在擇定罷免對象時,已先評估過是較有可能罷免成功的選區,理論上資源可以更集中,但竟然還是達不了標,這就令人不可思議了。
要說無法達標的理由,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國民黨根本沒有人在認真連署」。在黨產遭到清算、屢次「瘦身」後,國民黨的基層黨部可以說已名存實亡。而國民黨自認對選民的號召力不如民進黨,所以也不敢、不願像綠營支持者一樣四處擺攤。基層收到連署指令,不是到車站、市場找連署,而是找黨員、動員名冊出來抄,湊到了門檻,就交差了事。如此怎能不出事?
黨中央態度的曖昧不明,更是國民黨在罷免第一階段連署全軍覆沒的根本性原因。如何應對民進黨的大罷免,國民黨從上到下,都只有話說得很硬,但戰略擬定、戰術怎麼執行,卻都完全雜亂無章。黨中央認為這事應該由地方的公職、志工來做,但地方公職、志工認為自己沒人沒資源,而且明年還要九合一大選,推罷免可能得罪地方人士,自然也不會全力推動。可以說,國民黨中央的失能,是國民黨在大罷免第一階段送件「一張好牌打到爛」的根本性原因。
雖然從客觀形勢上看,「大罷免」真的能成功的選區不多。但如果大罷免真的成為「只罷藍委」,那綠營將可毫無顧忌放手去打,如此對國民黨將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大罷免投票估計是今年八月,九月就是國民黨主席選舉,如果大罷免對國民黨造成致命的傷害,朱立倫的黨主席還要選嗎?
菱傳媒原始網址:愚不可集專欄/「以罷制罷」全軍覆沒 國民黨是怎麼把一副好牌打到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