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士誼/台北報導

▲范雲指出,作為林宅血案發生地的義光教會一直希望能成為不義遺址,卻因國民黨阻擋《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立法,至今無法申請。(圖/翻攝自范雲臉書)
今年是228事件78周年,立委范雲、張雅琳今(27)日召開記者會,揭露林宅血案發生45年後,其遺址「義光教會」卻仍因缺乏專法,無法成為轉型正義保存與活化的重要場所。更於日前向台北市政府申請成為市定史蹟,卻遭駁回。范雲表示,若有《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義光教會就有更高機會被認定並受維護、傳承、活化與推廣,但卻都因國民黨阻撓而僅能仰賴民間力量保護。
記者會首先上演行動劇,身著黑衣的「國民黨」人,貼著「阻擋法案、刪減預算、妨礙轉型正義」字條,把林宅血案發生地義光教會與「活化保存」、「教育傳承」隔開,而范雲、張雅琳、真促會執秘葉旖旎、台大城鄉所副教授黃舒楣等人手舉《不義遺址保存條例》,打倒國民黨,象徵通過此條例,才能讓包括義光教會在內的不義遺址,得以被活化、被記憶。
范雲表示,林宅血案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無法抹滅的傷痛,案發後長老教會一批牧師向海內外集資買下林宅並成立義光教會,設立逾43年,一直希望能申請成為不義遺址,卻因國民黨阻擋《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立法,至今無法申請。義光教會最近再向北市文化局申請爲市定史蹟,卻被以真相尚未偵破、歷史定位難論定、較接近不義遺址,待條例通過後登錄等遭駁回。
范雲說明,過去促轉會報告已指出,林宅血案偵辦過程有情治單位滅證和阻撓偵查,已是國家干涉司法和傷害人權的證據,並非全然真相不明;既然台北市委員一致認為此案具歷史意義,可同馬場町紀念公園,既為不義遺址亦列為市定史蹟。若有《不義遺址保存條例》,就有更高機會被國家審定並且能受到維護、傳承、活化與推廣;目前卻因國民黨阻撓而僅能仰賴民間保護。
張雅琳表示,228紀念日前夕,北市府以「不義遺址保存條例尚未通過」為由,駁回義光教會的申請,感到十分遺憾。張雅琳指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明確規範不義遺址在促轉會解散後,由文化主管機關辦理,北市文化局卻使出拖延戰術,阻擋歷史保存。另一方面,國民黨上會期審查時避重就輕,模糊焦點,無視威權時期的定義。「一邊阻擋法案,一邊擋遺址申請,根本就雙標」。她呼籲朝野應儘速通過該條例,確保歷史傷痛不被掩蓋,讓不義遺址成為推動民主價值的重要基地。
義光教會的王銘澤牧師與朱約信長老也現身說法,指出向文化局提出申請後也曾會勘兩次,並派人來教會說明未通過原因。雖然可惜,卻也成為北市228的人權走讀地點之一。除待專法通過,教會可能也會自行設立標示、揭牌等方式,來為社會建立學習及反思的記憶點,並協助推動條例通過。
真促會秘書葉旖旎表示,法規的缺失與主管機關的忽視,導致義光教會至今仍無法獲得文化資產認定。她認為,此事凸顯出不義遺址的制度性困境,也反映出條例的急迫性。部分立委刻意混淆定義,試圖將範圍擴大至清代以降的所有人權事件,以模糊焦點、拖延立法,反而阻礙社會對威權統治的反思與清算。
台大城鄉所副教授黃舒楣認為,沒有歷史記憶支撐的正義,只是淪為空洞口號,因此不義遺址專法通過極為重要,如義光教會,如何在等待不義遺址專法通過前,擴大潛在遺址名單,或提供個人或組織提請納入的路徑,而不會受阻於地方政府。若能積極因應,亦有助於推廣鼓勵民間參與不義遺址保存及相關教育活動。
范雲也提出三點訴求,國民黨不要再阻撓《不義遺址保存條例》的立法;條例通過前,中央主管機關不應停下調查及擴大潛在遺址名單的工作;地方政府也應盡力將遺址指定或登錄為文化資產或以其他方式進行保存及活化,避免遭到破壞。范雲呼籲,國民黨應好好反省,只有更多真相被揭露、公理被肯認,台灣的民主才能更有韌性,同時拒絕重蹈威權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