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逸帆/台北報導

▲賴清德說,希望各大專校院與中國進行交流時能存有風險意識(圖/總統府提供)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20)日表示,將禁止國內大學與隸屬於中國統戰部的學校合作或交流,未來教育部也不會採認這些學校的學歷,目前已知有華僑大學等3所學校。對此,總統賴清德表示,民主是臺灣的資產,希望各大專校院與中國進行交流時能存有風險意識,保護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和科研成果。
鄭英耀表示,隸屬於中國統戰部的學校屬於特殊目的,並不是一般認為的學術取向大學,停止合作是必要的,例如中國的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和北京華文學院目前皆隸屬於中國統戰部,國內大學與前述幾所學校的學術研究合作交流應被禁止和限制。
賴清德今上午出席「114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並致詞時表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始終相信,國家透過教育栽培人才,特別是在高等教育的黃金階段,人才多、人才好,國家社會就會好。個人透過教育取得專業知識、改善生活,個人的生活好,國家社會也會更好。所以投資教育、投資未來世代,就是投資國家未來;只要人人有希望,國家就有希望。他要肯定各位校長任重道遠,扛起臺灣高等教育的重擔。
賴清德希望,臺灣的高等教育:第一、不遺漏任何一個孩子,特別是家境困難或身處偏鄉。教育部應妥善運用資源,讓所有學生無論經濟條件或所在何方,都能獲得相同的發展機會,落實教育平權是政府永不放棄的目標。教育部也應多管齊下,協助各大專校院,無論是公立或私立、城市或偏鄉,還是高教或技職教育,都能夠協同發展,實現教育資源公平配置,並培育跨領域人才。
賴清德說,他所推動的縮短公私立大專學雜費差距、提高經濟弱勢學生補助、放寬緩繳學貸本息門檻、鼓勵公立大學增加優先入學名額給弱勢學生,都是為了落實教育平權。但這樣做夠不夠,還有沒有更多努力空間,也敬請各位校長共同來思考。
賴清德指出,第二、要用教育為孩子裝上飛向夢想的翅膀。面對新時代挑戰,高等教育必須持續為國家培育新時代人才。人人都有方向、夢想,個個也都有新視野、新思維、新做法。不論是前瞻未來、智慧永續,或競逐太空、探索海洋,甚至是立足臺灣、走向世界,也都充滿信心。因此,他期許教育部及各位校長努力突破高教體系結構性限制,大膽提出各種高等教育發展可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跨越國界與學科的界線,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讓各大專校院有更多元發展空間。
賴清德談到,他上任後推動「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就是為了支持孩子勇敢追求夢想,能夠走出國門到海外交流學習、拓展國際視野,不僅僅圓個人夢想,國家也因而偉大。
賴清德接著指出,第三、政府會做高等教育發展的後盾。面對全球高度競爭挑戰,不僅政府要加快腳步,朝未來發展趨勢,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各大專校院也必須持續提升競爭力。政府推動「高教深耕計畫」,現已進入第二期(2023至2027年),一方面提升大學品質,促進高教多元發展;另一方面協助大學追求國際一流地位及發展研究中心。
賴清德進一步表示,政府也積極推動產學合作,鼓勵大學校院創新創業風氣。尤其從2021年《產學創新條例》通過以來,不論是半導體、智慧製造或是人工智慧、循環經濟等國家重點領域的研究學院,都因此陸續成立。相信透過提升大專校院競爭力,可以培育更多國家發展需要的人才,也可以壯大國家。各位校長站在第一線看到更多,感受一定更深刻,歡迎分享寶貴意見。他剛才聽取臺灣大學陳文章校長寶貴意見,後續教育部也將彙整大家的建言,並據以擬訂相關計畫,一起提升臺灣高教競爭力,為國舉才,也為國家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
賴清德也指出,第四,民主是臺灣的資產。他強調,臺灣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及學術自由,都是我們珍貴的資產,也讓臺灣各領域發展更加豐富多元,持續走向世界。因此面對中國持續不斷統戰、滲透、文攻武嚇,他特別在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除因應平時防救災,也要提升全民防衛國家意識。希望各大專校院跟中國進行交流時,能存有風險意識,共同保護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和科研成果,一起守護民主,以及維護臺灣國際競爭力和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