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台北報導

▲林㛓表示,如果跟外國人聊到政治,千萬留意字彙與文法,不要搞烏龍了喲!(圖/巨擎教育中心執行長顧全提供)
台灣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6日登場,而國外政治話題也正熱,如英國首相Liz Truss上任僅45天就請辭,新一輪的選戰也即將開打,如果跟外國人聊到政治,有哪些名詞用法要注意的呢?美女英文補教老師林㛓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指出,「第一件事,就是要先知道首相與總統的差別!」
她表示,「我們教科書上,會學到總統president、副總統vice president,不過,有些國家並沒有總統,例如日本、英國,他們有的是首相、總理,英文是prime minister,兩者不同,不要搞錯喔!」
林㛓指出,在說一個國家的總統時,就可以用「the (vice) president of + 國家」來表示,如台灣總統,應該是用「the president of the Taiwan」,有些人會念成「Taiwan president」,這其實是錯誤的用法。
另外,新聞常出現的英國國會叫做Parliament,分為:House of Lords(上院),House of Commens(下院),國會議員常簡寫為 MP (= Member of Parliament)。
那所謂的政黨、在野黨、執政黨又該怎麼說呢?林㛓說,政黨是「political party」,因為political是「政治的」,加上party「黨派」,兩者合併,就是政黨。
以此類推,執政黨就是「uling party」,在野黨則是「opposition party」。
她造句舉例:「Which political party do you support?」就是指,「你支持哪個政黨?」
她還提到,跟其他人聊政治的第一步,通常要先搞清楚彼此的政治觀點,政治立場/觀點的英文就是「political view/standpoint」。使用時,通常會搭配介系詞 「on」表示對於某件事的觀點。
她造句舉例:「What is your political view on Feminism?」就是指,「你對女權議題的政治觀點是什麼?」
在民主國家中,選舉結果要誕生,最重要的就是投票,林㛓說,投票與大選的英文有「poll、vote、election」三者意義皆相同。她舉出相關用詞,民意調查「opinion poll」、投票日「polling day」、投票站「polling station 」、投票「cast a ballot(cast為投擲的意思);Cast someone's vote(ballot是無記名投票)」、選票「Ballot paper」、票箱「Ballot box 」
她造句舉例:「Remember to go to the polling station and cast a ballot next Sunday. 」下週日記得去投票所投票;「Many people returned to their hometown to cast their votes this weekend.」這個週末很多人都返鄉投票。
最後林㛓也分享其他相關用語,讓大家學習如何用英文跟外國人聊選舉:
seek/stand for re-election 爭取連任
Seek為搜尋、追求,re代表再一次,election為大選、選舉,因而延伸成追求連任。
例句:This legislator won lots of great feedback, so he has decided to
seek for re-election for next year’s election.
該立法委員任期間獲得不少好評,因此已決定參與明年選舉,爭取連任。
Neck and neck 勢均力敵
Neck 為脖子,兩個一樣都是脖子代表了旗鼓相當的意思。
例句:Both candidates are running neck and neck, it’s hard to tell the result until the end of vote counting.
兩位候選人勢均力敵,在停止計算前很難看出結果。
Won/lost by a landslide 大勝 / 慘敗
Landslide是土石流的意思,在這邊意指獲得一面倒的獲勝或慘敗。
例句:Opposition party had won by a landslide after a series of pitched battles.
經過一系列激戰後,此次大選在野黨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