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 躦轎腳:
「躦轎腳」的原意是信眾有要事求媽祖解決,主動許願只要應驗之後,除了奉獻金牌為媽祖增添光彩之外,為了表示最誠摯的答謝,並願以個人身體跪伏地面當成媽祖登轎時的「踏腳椅」。不確定從何時開始,近年來在大甲媽祖遶境沿途所經路線的信眾,卻將稜轎腳演變成祈求平安、消災解厄的信仰行為。「躦轎腳」的場面十分壯觀,跪伏地面的信眾動輒大排長龍,造成大轎行進的困難,不過大轎班的人員總是很有耐心地讓每一個人鑽過,讓信眾達成心願。
-
2. 壓轎金:
媽祖停轎時,轎身與板凳間會放置一疊金紙以示神聖與尊重,該金紙專稱為壓轎金,加持過的壓轎金,是珍貴的平安符。
-
3. 敬茶:
媽祖神轎裡,會備有茶水,大甲媽祖駐駕於各宮廟時,信徒必須先向大甲媽祖擲筊請示,若順利擲出聖筊,便告知神轎班的工作人員,求一杯敬茶。「求敬茶」也是進香過程中常見的行為,當媽祖神轎停駕休息時,許多久病不癒或慢性病患會以搏杯方式向媽祖祈求「敬茶」,所謂的敬茶就是祭拜媽祖的白開水,信徒相信祭祀過媽祖的開水即具有「神力」,可以除百病、保平安,因此,重病患者就會向媽祖求敬茶,以祈求早日康復。
-
4. 篙錢:
千里眼、順風耳頭後懸掛一串黃色「篙錢」,傳說篙錢有驅邪、治療疑難雜症等功效。
-
5. 進香旗:
進香旗是代表個人的旗幟,它並不是神的法器,傳統的老香客並不會將它供於神桌上,只置於廳堂中的清淨處。這三角小旗上面繫有二枚小鈴,這小鈴是夜間行走視線不明時,香客藉鈴聲相互結伴行走之意,旗上繫著各地宮廟的符咒,祈求眾神明保佑個人和家庭的平安。在進香前夕,香客會攜旗入鎮瀾宮參拜,並將去年綁上去的符咒全部卸下,連同金紙一起焚燒交還媽祖,並取新符結上,過爐淨旗祈求平安。進香沿途參拜各廟,同樣也取新符結上,過爐求平安。進香去程手持進香旗打開參拜,回程則旗子包起來,改持貢香,一路接引,貢香的火不斷,即引香火回來之意。
-
6. 報馬仔:
「報馬仔」即探子馬,是進香團隊的急先鋒,負責察看前方路境是否安全,隨時回報媽祖路況,並且沿途敲鑼通知信眾收拾晾曬衣物,準備香案迎接媽祖。報馬仔的造型相當突出,每每吸引眾人的目光,他頭戴斗笠以防曬, 肩搭簑衣以防雨,身穿黑色衣褲、羊毛襖以禦寒,戴老花眼鏡表示他看得清楚,帶茶壺、留燕尾鬍鬚、吸旱煙管、喝葫蘆酒表示他灑脫自在,攜帶豬腳韭菜表示他不受餓、有吃食而且長生,腳貼五彩圓紙是因為腳生瘡,表示人生難免不全,著一隻草鞋、捲起半隻褲管,表示他雖工作辛苦,但忠於職務,縱使捲起褲管、鞋子掉了一隻,形象滑稽也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