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天氣漸漸轉涼,提醒民眾注意日夜溫差,避免突發疾病!根據統計,每年因心臟猝死的總人數日益增加,平均每分鐘就有3人因心臟原因猝死,值得注意的是,猝死較容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因為許多年輕人大多認為自己身體好,卻經常此忽略了身體狀況,如果因為心臟原因發病,若不及時就醫,其搶救成功率不到1%,因此提醒民眾,如果有難受的感覺時,請盡速就醫治療,以免耽誤黃金時間。

▲每年因心臟猝死的總人數日益增加,較容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圖/示意圖/翻攝pixabay)
※6個猝死前的身體徵兆:
1.過度出汗:當沒有運動卻會突然出汗的話,可能是心臟疾病發作前的一個信號,對女性而言,感覺上更像是更年期裡的潮熱或者盜汗。
2.胸痛:典型的冠心病表現是胸痛,一般發生在胸骨後方,主要是悶痛的感覺。
3.疼痛:相比較而言,疼痛反應是猝死的發病徵兆中,最易被感知的信號,當感到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過氣時,就要提高警惕。
4.重度的血壓升高:對於主動脈夾層患者,發病徵兆是劇烈疼痛,而且在疼痛的同時,會伴有重度的血壓升高。
5.憋氣、口唇發紫:如果工作性質是久坐或長期站立,血液循環不好,當病情發作時,除了疼痛外,若還有憋氣、明顯的紫紺、口唇發紫、血氧下降等,就要懷疑可能是肺栓塞。
6.潛在病因:除了疼痛之外,還要警惕可能導致猝死的潛在病因,比如,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等等。
※9種行為是猝死的催化劑
1.過度勞累:經常熬夜會使人的交叉神經和副交叉神經,處於功能失調狀態;吃飯、作息不規律,會引起低血糖低鉀,電解質紊亂,導致心律不齊。
2.熬夜:長期熬夜容易誘發心律失常等,若沒獲得及時急救,易發生猝死。另外,長期熬夜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3.生活壓力大:會導致高血壓等,並會增加心律失常、血管痙攣的風險,甚至誘發猝死。
4.過度肥胖:肥胖人群幾乎把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占全了,而且胖子易發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合併冠心病時易發生心肌梗塞和猝死。
5.久坐:長期上網屬於靜態性動作,血液粘稠度較高,下肢可能形成深靜脈血栓,運動時血栓脫落,可能會造成肺梗塞,嚴重可能導致猝死。
6.抽菸喝酒:吸菸的人,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是平常人的3倍,長期飲酒還可能致心臟衰竭等疾病。
7.打呼:打呼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一個徵兆,如果「睡眠呼吸暫停」時間一次超過120秒,很可能發生睡眠中猝死。
8.暴飲暴食:心臟病最容易在吃飽飯後發作,本來就有胸痛、心臟不好的人,就不要過度食用動物內臟等膽固醇高的食物。
9.用力排便:有些老人會在排便後頭暈,所以老人儘量要坐著排便,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有引發腦溢血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