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家榮/Money錢
花錢,誰不會? 但,要如何花得聰明、值得、不吃虧、不後悔呢? 這就有學問了。

▲(圖/翻攝自Money錢)
聰明的花費,是你每一次花錢,都懂得區分:這是想要,還是需要?
什麼是想要? 什麼是需要呢?
比如說,我肚子餓,我需要的,可以是2碗魯肉飯,或者一個排骨便當,60~80元就能吃飽。
但我想要吃一客1,300元的牛排,當然也可以吃飽,只是要多付1,200多元。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
我們需要的,其實沒那麼多。比如填飽肚子,一個便當就足夠;但我們想要的,往往多出很多(龍蝦、鮑魚、高級牛排等)。
可以這麼說:需要的=必需品;想要的=奢侈品。
再比如,買衣服。像我最近變胖了,需要買件新的短袖上衣。平價T恤390元,而百貨公司的名牌T恤要價3,900。
如果只是一般出門上街,乾淨整潔就好,我需要的可能只是390元的平價服飾就足夠。但我如果想要百貨公司的名牌奢侈品,那就要付出3,900元。
奢侈≠必要
同樣的,買衣服,也要思考:這是需要或是想要呢?
這件單品(衣、褲、鞋、包等)吸引我的,是什麼(功能、外表樣式、品牌...)? 有沒有替代選項? 我真的需要嗎?
電視節目《女人我最大》有教過,看到一件單品(比如衣服),去想想妳的衣櫥中,有沒有3個單品可以跟它搭配?有的話,才買回家。
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沒有能搭的,那妳為了搭配這個新單品,很可能要再買更多的其他單品,花更多錢。
我覺得這是很實用的購物原則,下次買衣服之前,請務必想到這3個單品原則。
再比如,買汽車。日系品牌的國產轎車 70萬,德國的雙B品牌進口車,要價 300萬。
當我只是需要一台上下班時,能擋風遮雨、取代機車的代步工具,我需要的是前者還後者呢?
超過基本必需功能的,可以稱為奢侈品。
奢侈商品,通常比較時尚、華麗、有質感,往往能引人注目,滿足人的成就感,甚至虛榮心。比如百貨公司的高級服飾、1千多元的高級牛排、或者要價300萬的進口跑車。
但是,沒有它,你的生活就過不下去了嗎?
從基本需求去思考,你的答案就在自己心中。生活中很多的物質享受,其實不是必要的。
沒有它,你的生活還是能維持,那就是奢侈品。
花費沒有對錯,只有取捨。
當然,絕不是說,不能擁有奢侈品。而是資源有限,慾望無窮。你的錢就這麼多而已,但你想要的,卻可能多出更多(如上述的同心圓圖形)。
任何一個項目的支出,都會排擠到其他項目
每天吃一客1,300元的高級牛排,對月入剛好4萬的上班族來講,是辦得到的 (1,300*30 = 39,000)。(高級因人而異,對我來講,1,300元的牛排,已經算高級了)
只是這麼一來,你的薪水全都拿去吃牛排,就沒有多餘的錢可以看電影;沒有多餘的錢可以買衣服、買包包、買新的手機… …。
也沒有錢可以國內、外旅遊;沒有錢可以存銀行;沒有錢可以投資。
你在一個項目花費過多,就會因此減少(排擠)其他項目的花費預算。
月光族,通常就是這麼來的。
每個月領到的薪水,都花在吃喝玩樂,或者購買名牌包包服飾等方面,每月薪水都花光光,故稱之。
你的人生,不是只要吃牛排就好。 我們還有其他的地方要用錢。
每個人都可以想想:我每月花費有哪些呢? 食、衣、住、行、育、樂,公用事業(水、電、瓦斯、手機通話+上網費)這些項目,每一個都可以拆出來單獨看。
建議拿出手邊所有的帳單,把你一個月(或一年)來的花費,吃、喝、旅遊、各式交通等,一個一個分析。這筆花費,是需要或想要? 這筆花費,是必需品或是奢侈品呢?
可能要不少時間,才能理出個頭緒,不過一旦整理完成,一定可以幫你省下部分非必要的花費,對你個人及家庭理財,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文載自效率理財王,原文在此,想看更多請到效率理財王粉絲團
您也可能喜歡這些文章
【發票載具】歸戶懶人包:全聯電子福利卡
月薪2萬的阿嬤清潔工,把保單當房子養,年領百萬息
上班族如何變有錢?學會這七招 穩穩存到100萬元
6個超實用存錢方法,1年多存13萬元!
銀行信貸的申請流程「7步驟」!撥款需多久直接告訴你!
用這3種0050投資法,輕鬆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