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浩譯/新竹報導
擁有百年歷史的「新竹米粉」,確定將在下個月走入歷史!去年消基會抽檢市面米粉,發現市售的米粉多數含米量不足。下個月起,改名「新竹炊粉」也同步推出新包裝,最近業者加緊趕工改標示,要好好跟「新竹米粉」說再見。

從機器壓出一大捆長長的米粉,切段後分成堆送進蒸爐蒸熟,接著烘乾包裝,米粉是台灣知名小吃,也是新竹的代名詞,但下個月開始,「新竹米粉」的名稱將走入歷史。

乍看下米粉的外包裝沒兩樣,但仔細一看「米粉」兩個字,卻改成「炊粉」。業者最近加緊趕工改包裝、標示,因為去年消基會清查發現市售米粉,普遍米含量不足,怕有欺騙消費者的疑慮,因此衛福部規定米粉含米量五成以下,不得稱「米粉」,否則開罰四到四百萬,但民眾並不領情,還是認為「怪怪的。(要改成炊粉)不太能接受耶!」也懷疑代表新竹特產的米粉去掉,會損失產值。更有民眾堅持地說:「叫米粉註明添加了什麼這樣可以吧!」顯然,要突然將米粉改口為炊粉,的確需要時間適應。

由於市面九成以上,米粉米含量都不足五成。業者拍板以後水煮的,叫「新竹水粉」,九成五採蒸籠蒸熟的,叫「新竹炊粉」。雖然是不變的老味道,但卻因為一紙規定,米粉成了炊粉;消費者難改口,恐怕也毀了對新竹米粉的百年記憶。(整理:實習編輯李佳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