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外匯存底新高 "錢"進避風港》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截至2013年9月底外匯存底為3.66兆美元高居全球第一,再創歷史新高。彭博社報導,中國第3季外匯存底增加了0.16兆美元、創2011年以來最大增額。法興銀行稱,中國外匯儲備3季度增加了1630億美元,但金融機構3季度前兩個月的外匯占款只增加了28億元人民幣,因此,資金的流入可能主要集中在9月。
@大陸近年外匯存底季度變化

法興估計歐元升值的影響應該不會超過400億美元,另外貿易順差明顯從8月的285億美元大幅收窄至9月份的152億美元,有接近1000億的外匯儲備尚不明確如何流入。對於上月美聯儲暫不削減QE的決定,法興稱這讓中國央行再次面臨難題,是相應的釋放基礎貨幣,還是允許人民幣升值?鑑於中國的出口增長仍然沒有太大的起色,央行可能會選擇前者。
@人民幣兌美元 再創匯改新高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證實目前外匯存底確實已納入人民幣資產,不過,人民幣佔比不方便透露。彭淮南表示,由於兩岸經貿往來頻繁,且大陸外匯存底達3.5兆美元、國家債信良好,加上去年兩岸簽署貨幣清算備忘錄(MOU),因此,外匯存底納入人民幣已約有半年的時間。中央銀行昨天公布,台灣的人民幣存款,合計為人民幣986億5千多萬元,較八月增加135億元,估計至本月上旬止,國內人民幣存款餘額,已突破人民幣一千億元、約台幣五千億元。
《三中全會預期失望 小摩降評陸股》
摩根大通發佈新興市場一份報告,下調中國股市評級是「減碼」,認為原因在於中國大陸經濟出現週期性放緩,成長股的估值高,以及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可能會帶來對政策的失望。但歷史經驗統計,三中全會召開後,陸股行情是以漲勢居多,投資人該趁著會前進場嗎?
@五大利空突襲 陸股直線跳水

陸股經過連續兩個交易日的高位震盪整理,今日市場開盤再度下探。從具體盤面上看,今日滬深兩指受到美股大跌影響紛紛低開,盤初僅銀行股和煤炭股有小幅上沖跡象,但是持續性不強,隨著券商、保險等權重股盤中跳水,大盤迅速下探,跌破五日均線,向下尋求支撐。板塊方面看,券商、保險、地產成為今日市場做空的主力。
上交所和深交所披露的融資融券資訊顯示,截至10月14日,兩市融資融券余額已達3068.31億元,創歷史新高。受益於兩融飆升,券商一邊笑納著暴增的收益,一邊卻為“籌錢”而焦急。有投資者告訴記者,某上市券商甚至一度無錢融出。
@投資陸股 先搞懂"三中全會"

自改革開放以來,每一屆三中全會在中共歷史上都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每次都帶有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烙印,也集中體現新的施政特點,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徹底與「文革模式」決裂,告別沒完沒了的階級鬥爭,將全黨工作重心全面轉移到現代化建設,經濟基礎建設上來,同時也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序幕,後來的歷史證明,此次會議是中國當代歷史上的一次標誌性的轉折點,確定了「中國道路」,為後來國家的迅猛崛起奠定了理論和方向性的基礎。
@歷屆三中全會陸股走勢

@"三中全會"vs.陸股

鑒於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性的歷史意義,後來歷屆三中全會的主題便主要鎖定在經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上,為每一屆新政府經濟工作定調以及研究在不同時代背景下延生出的不同重大經濟問題。
《大陸CPI意外破3% 通膨壓力浮現》
受中秋節與「十一長假」消費拉動影響,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4)日公布9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年增大漲3.1%,遠超外界預期的2.9%,重回「3字頭」時代,創七個月新高,逼近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出通膨率3.5%的「上限」,引發市場對於宏觀調控擔憂。
@大陸近兩個月經濟數據表現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7月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曾說,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使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下限』就是穩增長、保就業,『上限』就是防範通貨膨脹。目前來看,『上限』壓力很可能早於預期到來。
@大陸9月CPI破3% 超乎預期

展望未來物價走勢,10月以後的CPI漲幅還會有所擴大。原因有三:一是隨著氣候的逐漸變涼,蔬菜、雞蛋等農產品的價格會繼續上漲,特別是在『豬周期』的作用下,豬肉價格還會持續上漲,預計可能會延續到2014年上半年。二是天氣變涼後,衣服類產品的價格會季節性上升,這也會影響CPI的漲幅。三是經濟企穩回升、油價上調等也將對CPI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搶賺陸股行情 投資本波潛力板塊》
中國總經數據將進入密集公布期,近期所公布之基本面數字多優於市場預期,意味整體中國經濟穩復甦態勢將延續。按規劃月中將陸續公布第三季GDP及其它總經數據,目前市場預估多屬正面且上修GDP的增長預期,接下來市場將關注在於11月的三中全會,預期中國政府將提出更明確的城鎮化政策,年底前可望為股市帶來另一波漲升行情。
@大陸細產業近一月漲跌幅表現

瑞銀投信表示,從長遠來講,結構性改革能讓中國經濟的成長更具持續性,而具有長線投資價值的機會也會慢慢的浮現,代表中國是個值得期待的國家。而中國雖然還在調整期,但現在不失為投資中國的好時機,目前中國股市的本益比並不昂貴,加上中國經濟數據逐漸好轉中,就中長期而言,中國股市的價值重估(Re-rating)行情才正要開始。
@上証指數產業權重分布圖
中國實質零售銷售成長金額從2007年1月後持續維持雙位數成長,美國僅剩個位數甚至小幅衰退,顯見中國消費產業受政府的扶持具備更好的投資潛力,而在調結構的趨勢中,則特別是看好網路、醫療及消費三大類股,這三個板塊受惠結構性改革、產業市場滲透率低、成長力道的可持續性更高,雖然目前佔經濟比重都相對較小,但樂觀估計產業成長可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
展望陸股後市,有諸項利多政策推升中國市場中長線表現,市場普遍認為下半年三中全會會議期間將可見到更明確的城鎮化政策及執行細則,預期在後續政策措施明朗化下,再加上QFII開放的資金面湧現,陸股中長期行情持續看俏,後市持續樂觀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