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滔客線上雜誌
動物也有情緒,或是人類比較優越?
「你曾想過動物也有情緒嗎?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這句話雖然看似玩笑,卻也與事實相符。
一六四九年,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提出動物缺乏感情與自我意識,所以動物就像會動的機器一樣,以此凸顯人類的優越。然而在達爾文的著作中則列舉許多實例,不斷提出人類只是動物的一種,人類與其他動物有相似的情感經驗。
即使到了現在,相信許多人都不曾想過動物也會精神受創,導致焦慮、強迫症,甚至自殘。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動物的情感都是相同的,有些有程度上的差別,也不見得能以人類的情緒加以類比,有些動物甚至可能擁有人類沒有的情緒。

《動物也瘋狂》述說了情緒有問題的動物,以及牠們復原的故事
《動物也瘋狂》這本書的作者是科學歷史學家布萊特曼(Laurel Braitman),她深入挖掘了超過一世紀以來與動物瘋狂相關的故事。她也走到世界不同角落,尋找精神情緒有問題的動物,以及負責照顧這些動物的人們。
過去,我們覺得展演動物的存在沒有什麼問題,像是教大象畫畫、跳舞、讓猩猩演廣告、讓海豚表演,但現在,愈來愈多人開始覺得不對勁。教會動物牠們原本不會的「才藝」,並不代表動物聰明,反而可能代表牠們經過了嚴厲,甚至殘酷的「訓練」,加上把動物關在空間過小的籠子或水槽裡,這些都可能讓動物產生情緒問題。
所幸在最後,許多動物都在人類的幫助下復原了,這些動物和我們人類放下傷痛、繼續生活的過程相同——透過愛、藥物幫助與行為療法;最重要的是了解造成痛苦的原因,並找到減輕傷痛的方式。和受難動物相處,並協助牠們康復,可幫助我們更了解人性,也能帶出人性中良善的一面。
動物能夠教導我們的,其實非常多。
(資料提供:大塊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