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芹瑜、黃政杰/台北報導
士林市場地下美食街耗時1年,花了1億整修重新回歸,揮別過去市場走道窄、排煙系統的狀況,過往空間擠了94個攤位,如今攤位精簡、管線打掉重練,也多了共食區,有民眾認為煥然一新,但也有人覺得少了夜市的人情味。

比臉長的魷魚在大火中炙烤,再刷上獨門醬汁,香氣四溢,肥嫩蚵仔加上滑嫩粉漿,蚵仔煎外酥內Q,一攤攤夜市美食讓人看了食指大動,看看周圍環境,這不是百貨美食街,也不是公司行號的員工餐廳,而是士林市場地下美食街2.0。
民眾:「很好啊。」
民眾:「很好,這樣比較理想,邊走邊吃有邊走邊吃的市場,不一樣啦。」

明亮燈光、現代化設計,士林市場地下美食街花了1億元,歷時1年翻新整修,大餅包小餅、官財板、鐵板燒等等老滋味都還在。
記者林芹瑜:「過去士林市場地下美食街,94個攤位擠在一起,走道窄、排煙系統不佳,現在整個大升級了,加入共食區,而且消防各個管線打掉重練,硬體設備level up。」

民眾:「以前感覺比較亂啦,空氣也不好,這樣感覺煥然一新。」
民眾:「外來客會比較喜歡,因為夏天太熱,但是我們本地的,我比較更喜歡煙火氣。」
蚵仔煎業者曾老闆:「因為士林夜市本來一向都很OK,不會怕說(消費者)沒有下來。」

不同於夜市邊走邊吃,全新的地下美食街600個座位,還有專人打掃環境,但全部打掉重練,過程不容易。
士林市場自治會長林天來:「這不是三兩天整合,整合一年多,他(店家)不要欸,後來我很那個,就是解釋給他們聽,現在的時代跟以前不一樣。」

熟悉的老味道有了全新樣貌,營業時間比傳統夜市更晚,到凌晨2點,堪稱另類的深夜食堂,就看蜜月期後,是否能繼續抓住消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