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新聞幕後/黃仁勳赴中示好 AI晶片禁令背後藏盤算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晤,釋出深化合作明確訊號。(圖/翻攝自新浪網站)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會晤,釋出深化合作明確訊號。(圖/翻攝自新浪網站)

2025年4月17日晚間,全球半導體與AI界的重量級人物,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悄然抵達北京,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人民大會堂會晤。這場安排在中美科技競爭日益緊張之際的會面,引發國際市場高度關注。

據悉,黃仁勳此次是應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簡稱中國貿促會)邀請來訪。會中,他明確表達輝達對中國經濟前景持續看好,強調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並強化產品設計以符合法規要求。中國方面則明確表態,歡迎包括輝達在內的美資企業在中國充分發揮產業優勢,進一步拓展合作空間。

這場訪問正值一項重磅消息曝光:美國政府於48小時前通知輝達,針對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特供版」AI晶片H20將納入無限期出口管制。儘管H20早已歷經多次「削弱處理」,仍難逃美方進一步封鎖。據輝達預估,這項政策恐導致公司2026財年第一季度損失高達55億美元,營收重挫已成事實。

面對接連不斷的封鎖措施,黃仁勳在與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的會談中罕見地公開指出,美方管制已對公司業務產生重大影響,輝達將不遺餘力優化產品策略,持續為中國市場提供服務。這番發言,被解讀為黃仁勳對「中美科技脫鉤」路線的直接回應。

不僅於此,黃仁勳此行還安排與中國AI新創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會面。DeepSeek因推出低成本、高性能的大語言模型DeepSeek-R1而一舉成名,並曾引發美股震盪,導致輝達市值一度蒸發6000億美元。外界推測,雙方此番會談可能涉及共同設計新一代晶片,以符合中美雙邊監管政策下的技術折衷方案。

中國官媒對黃仁勳訪華給予高度關注,稱其行動釋放「中國仍是AI全球主戰場」的訊號。報導強調,黃仁勳此次不僅與政府高層對話,更主動與中國科技創新企業對接,顯示跨國企業選擇繼續投資中國,是對「美方科技霸凌」的實際反擊。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來華行動並非臨時決定。據了解,黃仁勳在訪華前數週曾赴海湖莊園參加美前總統川普的私人晚宴,試圖以在美投資5000億美元換取H20豁免資格,卻最終無功而返。從華府轉戰北京,被認為是其雙邊施壓策略的最後一搏。

市場分析指出,中國市場佔輝達整體營收約13%,在AI應用與消費場景持續增長下,這塊市場不容忽視。即使美方出口管制步步進逼,輝達仍選擇深化中國合作,反映出全球科技產業鏈正進入重構階段。

業界觀察指出,當美方試圖透過技術封鎖遏制中國發展之際,中國企業正轉向「中科技+高設計」的策略路徑,強化在邊緣運算與系統整合領域的突破能力。例如小米、寒武紀等企業已展現出在高性價比AI方案上的競爭力,並快速推動技術落地。

黃仁勳在接受中方媒體訪問時也坦言:「與中國企業的深度合作,使輝達成為更具競爭力的國際企業。」這句話,被視為他對中國AI市場戰略價值的高度認可。

事實上,從ASML、特斯拉到聯發科與三星,多家科技巨頭均採取「雙邊下注」策略,試圖在中美博弈中保持靈活空間。這種「雙軌制」格局或將成為未來數年AI產業的新常態。

外界認為,黃仁勳此行釋放三大產業訊號:第一,輝達不願放棄中國,這是其營收與產品應用的關鍵市場;第二,科技企業正尋求在政策限制下的技術中立路徑;第三,全球AI供應鏈正在重構,「生產技術在美、應用市場在中」的趨勢日益明顯。


在中美科技對抗持續升溫、全球供應鏈面臨重組之際,黃仁勳此行選擇親自訪華,展現出美國科技企業在地緣政治與市場現實之間的艱難平衡。

#黃仁勳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