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烏龍?生活工場傳實體店面將「全數撤櫃關閉」 業者出面說話了

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生活工場近期傳出與多家百貨合約到期不續約。(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生活工場近期傳出與多家百貨合約到期不續約。(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本土居家品牌「生活工場」近期傳出與多家百貨合約到期不續約,未來將轉戰電商平台與批發零售,讓各界相當錯愕與惋惜;對此,業者出面澄清只是2-3家進行調整,非全面關閉。

生活工場至今已創立32年,全盛時期達百間門市。(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生活工場至今已創立32年,全盛時期達百間門市。(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生活工場從全盛時期百間門市,到現在只剩零星據點,品牌影響力不再的情況也備受許多台灣人討論。生活工場行銷經理,陳怡霖表示,目前全台門市共20間,今年部分百貨公司因合約到期,預計在母親節後關閉,而其中一間陳怡霖默認就是中友百貨,此外北部也會有一間門市收店。

陳怡霖強調,目前沒有任何計畫將實體門市全數關閉(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陳怡霖強調,目前沒有任何計畫將實體門市全數關閉(圖/記者李育道攝影)

陳怡霖強調,目前沒有任何計畫將實體門市全數關閉,展望未來仍積極往網路銷售、批發方向發展,至於不少網友發現門市有出清活動,僅是既定的檔期活動,非謠言所說。

在IKEA、無印良品未進駐台灣之前,生活工場曾是市佔率最高的本土家居品牌,但近年從上百家據點縮減到只剩20家門市,不但北市士林店的起家厝保不住,證交所公開資料中也顯示,生活工場曾負債高達2.41億元以上。陳怡霖說,雖目前仍有不少競爭對手,但生活工場秉持跟自己比,去年營收也有2億多,未來會滾動式調整營運方向。

事實上,生活工場董事長王慶輝日前接受媒體受訪時曾指出,百貨商場內的門市業績並不低,其中最高營業額是中和環球購物中心,疫情前每年可達到2000多萬元,疫情後年營業額約1500萬元。 但近年受到國外家居品牌陸續進駐影響,加上民眾消費型態改變,現在到門市只是來看實體商品比較價格,後續還是回到網路上購買,因此也思考未來生活工場的轉型。

#生活工場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