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大罷免不只是政治行動!學者:每一張連署書,都是寫給台灣的情書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罷免行動持續進行中,成大教授李忠憲今(13)天撰文《每一張連署書,都是寫給台灣的情書:看見他者的愛與責任》,他在文中強調,大罷免,不只是政治行動,更是一場全體公民對於「我們想要怎樣的台灣」的深刻提問。

李忠憲強調,大罷免,不只是政治行動,更是一場全體公民對於「我們想要怎樣的台灣」的深刻提問

▲李忠憲強調,大罷免,不只是政治行動,更是一場全體公民對於「我們想要怎樣的台灣」的深刻提問。

李忠憲教授說,最近常常看到一句話:每一張連署書都是寫給台灣的情書!愛,不只是戀愛或家庭的感情,而是一種讓我們看見每個人獨特性、並尊重他人的能力。

很多人會用種族、國籍、宗教、階級、性別等等來評斷別人。但這樣的分類,其實只是文化創造出來的“假象”──這些標籤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真實樣貌。在台灣,公共討論常被貼滿標籤,從「綠營側翼」、「1450」、「塔綠班」、「綠共」等,這些正是喬治·歐威爾在《一九八四》中所說「新語」的現實展現。像我這樣寫文章的人,也常被這些標籤套牢。

羅素說:「記住你的人性,忘掉其他分類。」

李忠憲教授寫道,愛,是當你真正「看見」一個人獨特的存在,不再讓原有的刻板印象遮蔽你的目光。這種被吸引,不一定是浪漫或想交往的感情。你可能只是在人群中、或遠遠看見一個陌生人,但你心中突然升起一種感覺:「這是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我希望他平安、被善待。」

這樣的「凝視」,讓你跳脫文化習慣的偏見,而真誠地看見對方的「個體性」。這也是愛最純粹的開始──不是擁有對方,而是尊重並祝福他成為他自己。

李忠憲教授說明,這種愛包含三個要素:

 1. 對一個人的吸引與注意;

 2. 看見對方的獨特性;

 3. 尊重並照顧對方的存在。

這是一種無條件、無所求的愛,不只是朋友之間的感情,也不是戀愛,而是對陌生人、弱者,甚至敵人,也抱持的善意與尊重。

李忠憲教授直言,愛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也知道愛有時會被誤解、濫用,甚至會讓人受傷。但如果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用這種「看見對方獨特性」的態度去對待人,那麼世界會變得更有人性、更有同理心。

李忠憲教授強調,大罷免,不只是政治行動,更是一場全體公民對於「我們想要怎樣的台灣」的深刻提問。當你簽下連署書的那一刻,其實是在對這片土地低聲傾訴:我們還在乎、我們願意行動、我們願意為彼此負責。這不是仇恨的展現,而是一種深切的愛──對民主的愛、對價值的愛、對人的愛。

每一張連署書,都是一封寫給台灣的情書。它不是要佔有台灣,而是願意看見她的痛、承擔她的難、與她一同成長。因為真正的愛,不是沉默地等待奇蹟,而是勇敢地參與改變。

李忠憲教授說,「愛能解決一切」是錯誤的期待,但真誠地看見每個人的獨特,也就是人性的價值,是一種愛,也是一種責任。

每一張連署書,都是我們寫給台灣的情書,是願意挺身而出的凝視與承諾。因為我們相信,真正的愛,是不迴避改變的責任。

#大罷免潮來了!
推薦專題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川普將公布半導體關稅 台股潛在利空?台北股市開盤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