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陳慈鈴報導

▲美中對峙,雙方的動作成國際間關注焦點。(組合圖/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台灣時間10日宣布,75國暫緩關稅措施90天,唯獨中國關稅被提高至125%。頓時,從全世界變成美中之間的較量,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BCC》分析川普發動貿易戰的目的,對於一個反中言論殺進白宮的政治家來說,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報復,而是他第一任期內「未完成的志業」。至於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取決於3個關鍵問題。
報導指出,突然間川普貿易戰不再是對世界各地開戰的全面鬥爭,而更像是川普所熟悉美中戰爭。川普發動貿易戰的目的,無非是為了顛覆以中國為世界工廠的全球貿易系統,還有支持這個體系,以及曾被廣泛接受的觀點——「與中國貿易多多益善」。關於接下來會可能發生什麼,取決於3個關鍵問題。
首先,中國是否會接受與美國談判的提議?其次,假設中國接受提議,是否也願意作出美國所期望的重大讓步?包括徹底改革其以出口為主的經濟模式。如果要回答以上2個問題,須要抱持謹慎的態度。原因是中國對其經濟力量的願景,與民族復興和一黨制至上的理念緊密相連。例如,考量到中國對資訊領域的嚴密控制,就意味著北京不太可能放寬對美國科技業的限制。
最後,第3個問題,美國是否仍然相信自由貿易?川普經常稱關稅是一件好事,不僅僅是達成某個目標的手段,也是作為目的本身。川普還談到保護主義屏障對美國的好處,以此來刺激國內投資,鼓勵美國企業將海外供應鏈帶回國內,並提高稅收。如果北京認為這確實是關稅的主要目的,可能會認為根本不需要談判。
如此一來,世界上2個最大強國,恐怕會陷入「贏者全拿」的經濟霸權之爭中,而不是提倡經濟合作的理念。若真是如此,那很有可能象徵著舊有共識的破裂,並迎來一個截然不同、甚至是非常危險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