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柯美儀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多國課徵「對等關稅」,其他國家對美國徵多少稅,美國將回敬約一半的「折扣」關稅。(圖/翻攝自The White House)
川普對全世界啟動關稅戰略,台灣要如何應對川普的關稅?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分析有2大要點,首先姿態要先擺出來,公關先行,至於具體辦法與操作後來補上就可以,再來就是要砍掉台灣對美國的龐大貿易順差,台灣對美國的順差不解決,對等關稅就不會消退。
針對川普的關稅重拳,吳嘉隆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的應對有2個要點,第一個是形式上,姿態要先拿出來,公關先行,具體辦法後面再補上來就可以,在那邊擔心哪些辦法做得到,哪些做不到,立法院會不會同意,這就沒抓到重點了,「你看看越南不是這樣嗎?首先表示誠意,拿出姿態,公關先做好,讓川普可以向全世界宣示,你看看,我加關稅是有效的,人家不是上來找我談了嗎?川普要的是這個場面。」
吳嘉隆指出,第二點是要直接面對問題,不是去補救我們的出口產業,而是跳開產業層面,從總體經濟層面下手,要砍掉台灣對美國的龐大貿易順差,台灣對美國的順差不解決,對等關稅就不會消退。他認為,在具體對策上,不但要增加對美國的採購,從國防武器到能源產品、農產品,還有美國汽車,總之多買一些都是對的,而且要主動排除「非關稅的貿易障礙」或「市場進入障礙」,不要再設關卡來擋這個擋那個。
針對主動拿掉各種貿易障礙,吳嘉隆以日本為例指出,1990年代初期,美國曾經要日本開放汽車市場,還有汽車零組件,本身就是汽車大國的日本一再抵抗,最後實在抵抗不下去了,就真的開放了。但是,日本增加一個條件,就是買新車的消費者要同時登記停車位,這個要求還算合理,問題在於日本的停車位一般都是給小車的,而美國車是大車,所以日本開放美國車賣進來之後,賣得不好不能怪日本沒有開放,「意思就是說,將來開放各種美國產品賣進台灣是一回事,台灣消費者要不要買美國貨是另一回事,可是一開始就擋著,那就不對了。」
吳嘉隆說上述對策是台灣原本就可以做到的,可是這年頭還要比創意,不只姿態要先做出來,提出來的具體辦法還要讓川普覺得驚喜。他舉例,川普希望製造業能夠前進美國來投資設廠,那麼政府對台灣企業前往美國投資,有沒有補貼、協助?「姿態要先擺出來,公關先行,至於具體辦法與操作後來補上就可以。如果台灣做得漂亮,夠搶眼,那麼川普可能會公開讚美台灣,因為他會拿台灣做榜樣,去告訴其他國家要跟上台灣,要學著點,那就等於替台灣做了免費公關,而且在全世界面前,把台灣列為國家。」
吳嘉隆認為,我們的出口產業怎麼受傷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要降下來,這樣我們的對等關稅就會降下來,如果只是補貼出口產業,繼續對美國出口、維持貿易順差,那麼對等關稅就會一直維持下去,沒完沒了。
吳嘉隆最後補充,川普的關稅不是針對台灣,而是針對全世界,所以台灣也不要抱怨,只要我們能夠做得比競爭對手還要好,那就能把競爭對手甩到後面,把他們的市場份額搶過來,這樣我們的一切努力就都會有回報了,「切記,美國不是我們的對手,其他競爭者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