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川普揮舞「對等關稅」大刀,全球經濟恐掀變數。(圖/資料照片)
隨著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實施時程日益逼近,全球金融市場的不安情緒也持續升高。針對此局勢,財訊集團社長謝金河指出,最直接浮現的警訊,是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滑,最新數據跌至57.9的新低,顯示美國人對未來經濟展望愈來愈保守,消費意願大幅減弱。
謝金河表示,過去幾十年,美國民間強勁的消費力道一直是帶動全球經濟繁榮的主要動能。正因為美國大量消費,全球主要出口國普遍對美國維持貿易順差,取得美元後再透過央行購買美債,形成一條緊密的生產與資金流動鏈。但如今川普準備針對這些對美國有大額順差的國家加徵關稅,甚至以「骯髒15國」這樣的詞彙點名,據傳台灣也可能包含在其中。
對此,謝金河強調,對美國維持順差的國家不一定就是占美國便宜,許多國家與美國之間存在高度經濟互補性。例如台灣長期對日本貿易逆差,是因為台灣仰賴日本提供先進設備與化學材料;而對中國有鉅額順差,則是中國大量仰賴台灣提供的半成品與零組件。單純以順差數字評斷貿易公平性,恐怕過於粗糙。
謝金河進一步指出,美國作為「印鈔國」,透過貿易將美元輸出至全球,美國的貿易逆差實則滋養了世界經濟體系。川普政府若試圖切割所有順差國,應更精準辨別哪些是採取國家補貼、傾銷等不公平手段來扭曲市場機制的案例,例如中國以補貼價格打擊市場,或利用東協、墨西哥等第三地進行產地洗白,這些都需要細緻評估。
除了貿易政策外,謝金河也提到川普此次推動「對等關稅」的另一個核心目標是減少財政赤字。目前美國赤字規模已達36兆美元,川普意識到其嚴重性,因此要求馬斯克主導的效率委員會強力砍支,許多政府部門遭裁員。雖然這樣的支出精簡有助減債,但伴隨而來的卻是消費信心進一步下滑,正如中國目前面臨的通縮危機,其根本在於人民不敢消費。
更值得關注的是,謝金河指出,減債所導致的資金收縮已對股市產生明顯衝擊。此次美股重挫,市值已蒸發約5兆美元,馬斯克即便全力以赴,也僅能省下1兆美元支出,相形之下得不償失。企業在股市疲弱下轉趨保守,投資縮手,稅收下滑,使美國政府財政壓力更加沈重。
此外,川普主張的對等關稅政策也可能對那些本身正受中國低價傾銷衝擊的國家產業形成二度打擊。謝金河警告,像泰國、印尼等新興市場的危機已逐漸浮現,若全球經濟就此轉向下行,川普這一刀恐怕帶來的不只是短期震盪,而是長期的系統性後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