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心/邱美銜、林瓊玉報導
每年農曆2月15日,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誕辰,台南仁德岳王廟皆會舉辦隆重的釋奠大典,以示敬仰,今年時間落在國曆3月14日。岳飛一生精忠報國,為民族存亡而奮戰,被譽為千古忠臣。後世對其崇敬不減,台灣亦建有祠廟祭祀,以表彰其忠義精神。也因岳飛公正的精神,後世人也會向祂祈求是非小人遠離,以讓事業財運穩固。

▲岳王神像。(圖/翻攝自台南市仁德區岳王廟粉絲專頁)
岳飛(1103-1142年)生於北宋末年,自幼受母親訓誨,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立志為國效命。他在抗金戰爭中戰功赫赫,屢挫敵軍,卻因權臣秦檜讒言,被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後世為之扼腕。岳飛的忠義形象深植人心,明清兩代更被視為守護國家的象徵,影響遍及各地。岳飛雖遭奸佞所害,但歷史終究還其清白。宋孝宗即位後,為岳飛平反昭雪,追封「鄂王」,改諡「忠武」。明朝時,官方更將其神格化,封為「三界靖魔大帝」,其影響力不僅限於軍事領域,更成為忠孝節義的典範。

▲岳王廟活動。(圖/翻攝自台南市仁德區岳王廟粉絲專頁)
台南岳王廟,始建於清道光年間,初名「元帥廟」,奉祀岳飛元帥。民國38年正式更名為「岳王廟」,成為台灣少數專祀岳飛的廟宇之一。岳王廟歷經時代更迭,見證社會變遷,但信仰始終延續,每年岳飛誕辰時皆舉辦盛大祭典。釋奠大典由地方仕紳、信徒齊聚廟前,焚香獻禮,朗誦《滿江紅》,以表達對岳飛的崇敬之情。

▲台南市仁德區岳王廟。(圖/翻攝自台南市仁德區岳王廟粉絲專頁)
自南宋至今,岳飛的形象歷經不同時代的詮釋。明朝因外族入侵,岳飛的忠義精神備受推崇;清朝時期,因岳飛曾抗金,清廷對其祭祀態度曖昧,曾一度將其移出武廟,以關羽取而代之;民國初年,岳飛再度受到重視,被列入國家祭祀名單,成為民族英雄的象徵。岳飛的忠義精神,不僅存在於史書典籍,更在後人心中生根發芽。今日,無論在歷史課本、戲曲小說,抑或是岳王廟的祭典活動,人們皆能感受其忠誠與堅毅的精神。
【寶島神很大】最貼近生活、關係你我的民俗文化節目,每週三22:15三立台灣台29頻道
►按讚寶島神很大粉絲團,掌握最新消息:https://bit.ly/3n9Sb9C
►訂閱寶島神很大Youtube頻道!神影片週週更新:https://pse.is/4c9hq5
★三立新聞網/寶島神很大提醒您:
民間信仰請酌量參考,理性信仰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