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馨慧/綜合報導
中國一年一度的「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政協),將在3月4日、5日於北京召開。專家預測,北京當局可能會把「刺激消費」作為今年兩會的首要政策,並宣布將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目標下調至2%,是20多年來最低,顯示消費需求疲軟。

▲2024年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閉幕。(圖/翻攝自中國人民網)
Covid-19疫情結束後,受到中國經濟下行與消費降級的影響,民眾汰換家電和個人消費產品的意願降低,為促進國內消費,中國商務部推出一系列以舊換新補貼計畫,針對電動車、家電用品、個人電子產品提供現金補貼,盼能藉此重振疲軟的中國內需市場。一名中國民眾溫小姐向路透社表示,她1月底使用以舊換新計畫,以原價2/3的售價換了一台新手機。不過同時,她正在減少生活中的多餘開銷。
溫小姐在一家旅行社就職,因為出國旅遊的中國人減少,連帶影響她的薪水比疫情之前縮水。溫小姐表示,以前每年都會吃一頓生日大餐,今年開始也節省下來。除此之外,她現在盡量在家做飯,減少外食消費,「我們家的消費習慣改變了,現在只買必需品。」
路透社報導,以舊換新計劃短期內可以促進中國家庭消費,但效果其實是挖東牆補西牆,只能刺激民眾減少其他開支,去消費有被納入補貼計畫的商品。澳新銀行高級策略師幸兆鵬表示:「從5到6年的周期來看,這個現象可能是有害的。」
多家外媒報導,2024年中國零售銷售成長率急劇下滑,從2023年的7.1%大幅下降至3.4%。因此,瑞銀投資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中國政府可能會把「刺激消費」作為這次中國兩會的首要政策任務,儘管兩會長期以來都被視為沒有實際效果的橡皮圖章式會議。
受到中美貿易戰以及美國對中國提高關稅的影響,中國出口市場損失,因此急需提高國內消費來支撐經濟。標普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指出,中國之前有嚴重的工廠產能過剩問題,市場需求跟不上,導致國內物價下跌、企業利潤跟著降低。高路易建議,中國政府應該強化在醫療、教育和社福方面的改革,給人民安全感,才能刺激他們消費。
中國家庭消費佔整體GDP過低,不到40%,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和企業的投資高於全球平均20%。路透社引述專家觀點指出,中國若想要刺激國內消費,必須結構性改革現行稅收制度,扭轉長期以來「優先讓企業獲利」的政策,把更多資源用來提高人民收入。
然而,美國獨立研究諮詢機構榮鼎集團中國副總監班開玫(Camille Boullenois)告訴路透社,即使北京當局已經體認到促進國內消費的緊迫性,但目前為止的應對措施,還遠未達到他們所需的改革程度。
除了刺激國內消費的政策目標,美國媒體CNBC引述亞洲社會政策研究所(ASPI)預測,4日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北京當局預計會把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目標從前幾年的3%以上,下調至2%左右,為20多年來最低。這一舉措將反映出中國經濟的需求趨於疲軟,同時也意味著中國政府默認了國內消費力道不夠強的現實。
麥格理銀行(Macquarie)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向CNBC表示,2023年及2024年,中國全年CPI年增皆僅上漲0.2%,遠低於官方年初設定的「3%左右」。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中國政府雖然會慢慢嘗試新的政策,但可能要到2025年下半年,才可能會有比較大幅度的動作,因為屆時中國社會對經濟的不滿將更加劇烈。
3月4日舉行兩會的同一日,美國總統川普也將在國會聯席會議發表談話,這是他重新掌權後首次向國會議員發表正式演說。到時,川普可能會在演講上談到他的關稅計畫和目標。
更多新聞:結婚率38年新低!中國兩會將登場 政協委員提法定婚齡降至18歲
更多新聞:美國眾議員提法案 若中國侵台將公開中共高官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