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盧素梅/台北報導

▲「繁榮南島 智慧永續」專機抵達夏威夷,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左)登機迎接賴清德總統(右)。(圖/總統府提供)
總統賴清德展開「繁榮南島・智慧永續」之旅,台北時間今(1)抵達首站夏威夷檀香山。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指出,賴清德此次出訪太平洋友邦循往例過境夏威夷與關島,顯示賴政府與美方的整體互動關係非常良善,而美方安排的行程也具有強烈的戰略意義及價值。
賴清德今抵達夏威夷檀香山,除享機梯、紅毯、機邊免驗上下車等完整禮遇外,美方也由美國在台協會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夏州州長格林(Josh Green)、檀香山市長布蘭吉帝(Rick Blangiardi)以及警察局長羅根(Arthur J. Logan)親自歡迎。
葉耀元表示,過去我國元首出訪太平洋友邦,都會過境同位於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關島,此次賴清德出訪的過境行程也符合往例,顯示賴政府與美方整體互動關係非常良善,「不管是過境美國的區塊、跟美國的配合,甚至是美國安排的一些行程,都是蠻有意義也蠻有價值的。」
面對賴清德在夏威夷首場行程參訪畢夏普博物館(Bishop Museum),隨後赴夏威夷州急難管理署(HI-EMA)以及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The USS Arizona Memorial)及參訪。葉耀元說明,畢夏普博物館是一座強調太平洋文化史與自然史的博物館,而美國一直都以印太戰略連結台灣、美國與幾個環太平洋的區塊,若由美國的角度出發,整座太平洋上的國家其實都在同一條船上,美方邀請賴清德參訪畢夏普博物館也是為了強調這點,凸顯美國與台灣、台灣與環太平洋國家之間的連結。

▲「繁榮南島 智慧永續」之旅,賴清德總統參訪畢夏普博物館。(圖/總統府提供)
至於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葉耀元分析,「亞利桑那號戰艦就是在珍珠港事件被打到的那艘船,這個參訪帶有美國很強烈的戰略意涵。」他說,自從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非常不希望任何國家由海洋接近美國國土,這也是美國從二戰以來的戰略核心思維,造就了美國堅守第一島鏈的決心。葉耀元說,中國近年持續擴張海軍態勢,成為美國在國家安全面最大的威脅,安排賴清德參訪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其實彰顯了美台之間合力防堵中國的強烈決心。。
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陳方隅指出,台美關係已建立起一定的默契,美方行程安排也切合台美目前推廣的重要議題,如畢夏普博物館就帶有南島語系文化交流的象徵意義,這也是台灣未來推廣公眾外交(public diplomacy)的重點之一。而且,賴清德參訪夏威夷州急難管理署、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結合了防災韌性與自我防衛韌性,不論在實質意義、象徵意義層面,都切合台灣目前的施政要領。
陳方隅說明,夏威夷州急難管理署的行程,呼應了台灣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的核心精神,與賴政府首要的施政方針不謀而合,且防災韌性對應了台美之間現有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也是台灣與美國各州政府能洽談更多合作機會的領域。
陳方隅指出,台灣近年與美國各州政府、美國國民兵的合作,均是由救災韌性開始轉向自我防衛韌性,亞利桑那號戰艦紀念館參訪行程除了彰顯夏威夷在二戰中的特殊歷史定位,也連結了自我防衛韌性議題,巧妙扣連台灣目前推動的議題,「可以凸顯出,其實我們要加強韌性,不是只有救災,還有加強自我防衛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