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在黑夜中,海面上有時會看見閃爍的紅光,宛如海上的燈塔,但這其實是「海氣象資料浮標」,不只能幫助漁民在一片漆黑中判定方向,也能即時蒐集各種海氣象資料,尤其是在颱風期間,能精準觀測海向變化,幫助當局事先擬定防災策略。

▲海氣象資料浮標在黑夜中閃爍紅光。(圖/翻攝自氣象局YouTube)
橘色外型閃爍著紅燈,高度約3.3公尺,總重約1250公斤,在海面上相當顯眼。中央氣象局為了即時蒐集海氣象資料,在台灣沿海及外洋設置資料浮標,錨碇海床上進行觀測,能即時得到海流、水溫、波浪、風力、氣溫、大氣壓力等數據,並將最新資料上傳至衛星,再透過衛星傳回接收站,最後由中央氣象局接收數據,民眾便能在網站上查看最即時的資訊,確保海上活動或工作順利進行。

▲氣象局在沿海及外洋設置海氣象資料浮標。(圖/翻攝自氣象局YouTube)

▲最新資料能即時上傳至衛星。(圖/翻攝自氣象局YouTube)
中央氣象局將介紹影片分享在臉書上,不只讓網友長知識,也有人稱讚「影片變得很有質感」。其實,「氣象短知識」系列影片已進行到第19集,中央氣象局也有針對「北極震盪」、「聖嬰現象」、「地震預警」等天氣現象拍過影片,用簡單的圖文讓民眾快速長知識。
▼觀看影片可點擊播放(影片來源/YouTube,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