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蕭宥宸報導

▲游盈隆分享判斷民調資訊的3個標準。(組合圖/翻攝自臉書)
2024年總統、副總統及立法委員選舉進入倒數階段,各大媒體、節目及機關持續有民調出爐,由於機構效應等因素各家民調結果不盡相同,也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民眾參閱民調資訊時到底該如何選擇?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指出,民調主要有3個判斷標準,能夠幫助選民們有所依循。
游盈隆今(2)日透過臉書表示,最近各種有關總統選舉的民調滿天飛,讓選民目不暇給,經常被搞得七葷八素。因此他提供3個判斷標準,讓選民比較有所依循和選擇。
游盈隆指出,首先要看民調是否為「真人電話訪談」,如果不是就先略過,例如網路民調;若確實為「真人訪談」,就進一步看是「全市話」或「合併市話/手機」。一般說來,全市話會高估2大黨候選人,市話/手機合併會比較合理。根據理論與經驗,7成市話、3成手機,將最接近真實民意狀態。
游盈隆接著說,最後就看民調機構是存在多年?還是臨時冒出來?一般來說,前者比後者更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