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進到餐廳打開菜單,看到右下角小小的「本店加收10%服務費」,心中難免一陣抱怨,但既然多花了錢,總是希望店家服務也能「反映在價錢上」,自然對服務生也有更多的要求。但是你可曾想過,在台灣餐廳普遍流行增加10%服務費的規定下,錢,真的有進到服務生的口袋嗎?還是只是成了餐廳變相漲價的藉口?
餐廳加收服務費這樣不成文規定,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雖不是硬性規定,但早也成為顧客和服務生之間的一種默契,然而來到台灣,加收服務費卻似乎變了調。根據《關鍵評論網》報導,以台灣為例,老闆、服務生、顧客在「服務費」的認知上有些許不同,顧客總以為多付服務費能有更好的服務品質,但對於店家來說,服務費常常只是「變相加價」的文字遊戲,定價太高顧客不容易買單,但定價低可能又被嫌廉價甚至不符合成本。這之中壓力最大的,莫過於夾在中間的服務生,一方面顧客給的服務費要進到自己口袋難如登天,另一方面卻還要承受顧客期待的壓力,心中的不平衡也隨之產生。

▲圖/攝影者www.audio-luci-store.it, Flickr CC License
以美國的「小費文化」為例,服務生往往都能從消費者手中直接收到服務費,一般來說在消費總額的10%~20%不等。有些州甚至規定有小費制度的餐廳可以不用遵守最低薪資的規定,雖然相對底薪也較低,但在服務生各憑本事的情況下,拿到意外的高額收入一點也不少見。
來到日本,就沒有小費或服務費的問題,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給服務員小費是件相當不禮貌的事。此外,日本的菜單上的定價其實就已經包含了食材、人力、水電等成本,因為早就設想到服務費的關係,所以服務生的薪水相對也會比較高,同時也巧妙避開給不給服務費的尷尬問題。(整理:實習編輯翁珮恒)
來源:http://goo.gl/F9f61R
https://www.facebook.com/setmone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