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美國總統川普放話要針對藥品調整關稅,恐怕引爆全球缺藥潮!(圖/新華社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4/8揚言關稅大刀將砍向藥品,台灣醫藥界立馬炸鍋,「缺藥潮更將擴大!」台灣為藥品進口對美逆差,為何要擔心關稅?多名專家告訴CTWANT,川普要藥廠回美設廠,藥物成本勢將飆升,台灣市場小、健保藥價低,議價能力低,「肯定第一個被犧牲!」
「和過去的缺藥潮相比,此次情勢更加難以預測,這才是最恐怖之處。」專家分析,台灣自美進口藥物占健保給付支出的一成,尤其「原廠藥、癌症藥、罕病藥、抗生素、心血管藥」將淪關稅缺藥海嘯第一排重災區,呼籲政府「趕緊備藥」,民團則盼50億癌藥基金倍增到100億。
美國4/2開打的關稅戰,原將藥品列入豁免清單,但川普4/8突然放話,針對藥品(及半導體)啟動國安調查,為要促使各大藥廠回美國設廠生產,未來可將對藥品加徵關稅,此事讓默沙東、禮來等大藥廠皮皮挫。
「今天已有消息傳出,嬌生、諾華、AZ這些藥廠都宣布回美國設廠了!」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向CTWANT記者透露,回美國設藥廠起碼要花4~5年時間,這段期間供貨上會不會有問題?美國工資較貴是否會反映在藥價?就算不回美設廠,全球各地工廠適用不同國家的關稅,這到底該如何計算成本?全部都是環環相扣。
台灣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康照洲也表示,除了工資貴,回美國設廠還要取得土地、環保規範,成本相對一定很高。根據美國藥品研究及製造商協會(PhrMA)資料,在美國興建一座新藥廠需耗資高達20億美元,還需符合一系列的法規要求。
無論如何,藥價肯定都會漲價!黃金舜直言,接下來就是看買方、賣方如何談判,「假若關稅是10%,如果買賣方願意個別負擔5%就沒問題,若談不攏就會導致藥品供貨有問題,就會造成缺藥,而台灣市場小、健保藥價低,一定是第一個被犧牲的市場。」

▲台灣健保藥價造成許多藥品紛紛退場,如今面臨關稅衝擊,大缺藥潮恐怕再度來臨。(圖/報系資料照)
2023年俄烏戰爭開打使原物料缺貨,各國紛紛搶藥,而台灣健保藥價低缺乏競爭力,導致缺藥品項高達131款,爆發30年最大缺藥潮,10年內有13款原廠藥退出台灣廠,就連40年老藥百憂解也在2024年退出台灣。
黃金舜說,缺藥是可以預料的,這一波更可怕的是嚴重程度難以評估。「因為川普一直在變,沒人知道之後會如何發展,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但就目前來說,黃金舜認為原廠藥、癌症藥、罕見疾病藥、抗生素、心血管藥恐是此次缺藥的重災區,「因為幾乎都在美國!」
其中攸關生死、患者又多的癌症藥最受關注。根據健保署統計,目前收載藥物約1.4萬個品項,其中美國進口藥物共有177項,美國進口藥物每年占健保總體藥費支出的10%(約7000萬台幣),不少和癌症用藥有關。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說,健保署今年開始執行個別醫院總額,已有部分醫院不願意引進高價癌藥,若美國關稅政策導致藥價調漲加劇,擔心新藥給付時程會延宕,或給付規範恐更嚴格,會延誤患者治療時機與增加經濟壓力。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表示,癌症用藥是生命與時間賽跑的患者必需品,健保給付無法納入全數藥物,已導致台灣癌症病人自費比率高達3成,若癌症藥物漲價,患者經濟壓力將更大。蔡麗娟說,今年起健保已有50億癌症暫時性支付專款上路,盼政府增加挹注至百億,確保國內癌症病人用藥權益,不會因為藥物漲價而受影響。
對此,衛福部健保署副署長龐一鳴回應,如果癌症藥價受關稅影響有所上升,健保總額裡有「風險調整移撥款」約20億元可支應,另有安全準備金1600億可緊急使用。至於,癌症病友團體期盼百億癌藥基金盡速到位,以因應關稅問題。龐一鳴說,健保署會積極爭取。
「衛福部步調要加快,不能等事情發生再處理啊!」黃金舜建議要趕緊「備藥」到安全庫存量,而且一定要比別的國家多備一些藥,才能應付屆時的衝擊,最起碼多爭取一些緩衝時間。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