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程正邦報導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右)和川普一起宣布對等關稅政策。( 圖/翻攝自X@howardlutnick)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造成全球金融海嘯股市崩跌,近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接受專訪時重申白宮觀點,強調關稅是鼓勵企業在美國建立製造工廠的必要措施,並點名蘋果公司,「希望iPhone能在美國製造」。
繼台積電赴美投資千億美元後,川普政府把下一個目標瞄準蘋果。盧特尼克在CBS節目中指出,目前在中國有數百萬人力大軍正在組裝iPhone,他希望這些工作能夠轉移到美國,並通過自動化技術來完成,「美國的專業技術將能修復和改善這些產品」。
盧特尼克表示,美國在製藥、造船以及鋼鐵和鋁的生產方面存在不足,新關稅政策將重振美國製造業。儘管半導體並未納入這次的對等關稅範圍,盧特尼克透露,川普政府仍在考慮如何重新在晶片製造領域立足。

▲盧特尼克上節目談關稅政策,是為了讓製造業回流美國,並特別點名蘋果。( 圖/翻攝自Howard Lutnick IG)
盧特尼克提到,過去美國電子產品是在本地生產的,「我們的政策導致台灣帶走一切」。他不滿地說:「我們都手握自己喜愛的iPhone,為什麼這些得在台灣和中國製造?為何沒辦法在美國以機器人技術來生產?你知道川普說了什麼嗎?這些都要在美國製造。」
雖然將工廠帶到美國生產會增加公司成本,但盧特尼克強調:「美國工人更貴,但他們更優秀」。對於《財星》指出,全面關稅政策會減少商品進口並帶來市場不確定性,但盧特尼克認為,企業不需要擔心,因為美國將保護在美國投資的人們。他引用川普的言論表示:「數以兆計的美元正在流入美國投資。」
對於部分台灣媒體報導,美國商務部長批評現行「對台灣的關稅32%還不夠」,暗示要奪回晶片製造業。科技專家杜奕瑾也發文指出,美國商務部長談論的是製造業「回流」,並未使用「奪回」這樣激烈字眼,扭曲原意的報導,會讓台灣社會對美國產生不必要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