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即使受到美國關稅衝擊,吳靜怡認為大罷免不能停並點名徐巧芯有各種理由罷免她。(組合圖)
美國總統川普祭出關稅重拳撼動全球,政治評論員吳靜怡今(6)日在臉書PO文「雅琴姐私下關心了我,關稅有沒有影響?」,她坦承「當然有!」不過,她認為與其慌張不如先處理國家安全優先的議題,就是大罷免!並反問「國民黨裡面有經濟專家嗎?如果有,你喊停止」,不過,對於徐巧芯,吳靜怡強調「這種怎麼能停,有各種理由罷免她。」
對於受到美國關稅重拳的影響,吳靜怡表示,關於品牌行銷的公司投資和部門就會撤資、裁撤了,畢竟客戶是大型消費型的國際品牌,很清楚,行銷預算會是第一個被縮編的,十幾年來,面對過金融大海嘯,扛都扛過,也不是再也不扛,而是必須轉型,「當前就是認真當一個時事評論員,然後一邊找數位平台工具投資。」
吳靜怡指出,從這幾天的美股、陸股的表現趨勢,DELL跌18.99%、安德瑪跌18.79%、惠普跌14.71%、耐吉跌14.44%、蘋果跌9.25%而超微跌7.89%、微軟跌2.36%。簡單來說,美國品牌大跌都屬於B2C直接面對消費者,擔心通膨之後消費者低度消費急劇的影響營收,科技股B2B面對的是公司,還能撐著等趨勢,有些公司做蘋果代工也做AI伺服器,像是鴻海在中國上市的工業富聯,陸股僅跌4.75%。
吳靜怡說,目前川普的關稅政策造成全球性的產業經濟難題,會不會引起經濟衰退和通膨停滯,到底股市會是像新冠疫情的「事件型」V型反彈,還是金融大海嘯的「結構型」熊市呢?目前沒有人知道,只有川普知道。
吳靜怡指出,從創業到投資,她自己有非常多失敗經驗,「所以要去慌張不如先處理國家安全優先的議題,就是大罷免!」看看罷免名單,請問國民黨,裡面有經濟專家嗎?如果有,你喊停止,可能有一點原因,但徐巧芯這種怎麼能停,她懂的經濟恐怕是都更、洗錢、詐騙、超貸、德州撲克,身為大集團磨練、扶輪社的國民好孫女,足以有各種理由罷免她。
吳靜怡也PO文『台灣近期罷免議題關鍵字大數據分析報告』全文如下:
今年初席捲全台的立委大罷免潮是政壇焦點,各大媒體連日報導進展,網路社群上討論度也持續攀高。不僅在文字討論中頻率極高,甚至預期在今年夏天前都將是台灣最大的政治新聞,過去三天的討論出現了一些細微變化。首先,「罷免」一詞仍是壓倒性高頻,但由於話題已醞釀多時,其增長趨勢趨於平穩,屬於高位持續。針對『台灣近期罷免議題關鍵字大數據分析報告』三個重點來做趨勢分析:
1、「罷免」在霸團空戰努力下,第一階段於過年前、後,新聞報導和網路討論中頻繁出現,而且聚焦在非政治對抗的罷免行動本身,霸團發言人多數為素人,也沒有參選目的,增加社會對於罷免的需求認同度,幾乎所有相關討論都會提及「罷免某某某立委」,顯示此次罷免浪潮的焦點對象是人而非單一政黨。
2、第二階段開始「連署」的高熱度上升,大量報導聚焦於連署書的募集進度、連署門檻,以及各地連署站運作情形,罷免變成遍地開花的社會運動,跟以往太陽花學運、青鳥運動等單點聚會和國會焦點訴求不同,參與者更從青年擴及到關心下一代的女性,清明連假期間,更聚焦在「二階連署進度」「二階門檻」。
3、關於主要的兩黨,執政的民進黨黨中央也公開聲援罷免團體,另一方面,部分民進黨籍立委也成為國民黨陣營報復性罷免的對象,使「民進黨」一詞在討論中持續曝光,國民黨作為在野黨,其立委是主要被罷免對象,同時國民黨也試圖發動「以罷制罷」反制罷免,相關新聞中出現頻率變很高。
進入第二階段大罷免浪潮,誰的聲量最高?再也不是第一階段的「葉元之」,而是更具指標性的立委姓名反覆出現在輿論中,哪些立委讓罷免的火不會停:
1、制霸全台的徐巧芯:
從去年就是民眾最想罷免的立委,“剷除黑芯”(諧音「徐巧芯」)的罷免宣傳標語更在社群媒體上引發關注,近日徐巧芯針對美國關稅議題的發言失誤,以及她趁清明連假為同黨立委站台反罷免的新聞,都讓她的名字在過去三天再度升溫。
2、連正藍軍都想幹掉的傅崐萁:
從去年開始指揮國民黨立委進行違法亂憲、預算杯葛等爭議成為罷免最大目標,無論率團到北京、率團到香港、隱匿港警帶走一位同團花蓮陳姓女子、戰天下的大量資金來源不明修容組、花蓮縣民政處處長疑似涉及查水表被羈押等等,近期更爆出花蓮縣議長張峻(同屬藍營)公開力挺罷免傅崐萁,直指傅是國民黨內部的「亂源」這種藍營內部分裂的戲碼使「傅崐萁」成為討論熱點,尤其在花蓮地區相關話題再也不是旅遊觀光,而變成「傅崐萁」。
3、被自己肉搜阿美擊敗的王鴻薇:
王鴻薇多次受訪抨擊罷免案「浪費社會資源」,她的發言早就被廣為轉載討論,激怒更多公民,黨中央第一次記者會要反惡霸,結果用公布公民的身份個資為手段,讓王鴻薇自己成為了惡霸,作為藍營新生代的代表,王鴻薇相關話題在過去一個月和最近幾天都維持相當熱度。
一些行動相關的詞彙在不同時間段出現頻率也有變化,像是「門檻」,在3月下旬討論度很高,因為各罷免案陸續通過一階、進入二階時,接著是「志工」,在近期報導中明顯增加,隨著二階連署進行,大量罷免志工投入街頭連署站、逐戶拜訪等工作,媒體紛紛報導志工人力動員的情形,因適逢清明連假,不少討論聚焦於如何利用返鄉人潮催簽,「清明連署」、「連假加簽」等說法出現,第二階段行動進程的詞頻上升,涉及特定人物的討論隨事件推波助瀾而局部飆升,政黨攻防相關詞語則視兩黨策略有所起伏。
此次罷免風潮從醞釀、爆發到推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議題交織影響關鍵字熱度走向,可以分成議題事件、個別事件,在罷免主軸之外,搭配一些其他議題的事件亦插入討論版圖,影響特定關鍵字熱度:
1、議題事件典型例子是所謂「中國因素」事件:
中國配偶身分的網紅「亞亞」因公開鼓吹武統臺灣而被政府遣送出境,引發社會譁然,民間罷免團體隨即借題發揮,強調泛藍立委與中國立場問題,進一步凸顯此次罷免潮背後的統獨意識之爭,再如防務預算、兩岸議題等重大政策爭議,也時常成為罷免支持者動員民意的素材,導致相關關鍵字(如「國防預算」「親中」等)在社群上短時爆紅。這類議題事件每每造成關鍵字熱度的短期波動,形成討論高潮。
2、個別事件即是特定立委的言行爭議:
徐巧芯是典型案例:4月初她錯將美國對台課徵關稅說成42%,遭輿論指正為32%,此事登上新聞後「徐巧芯」成為高輿論指標,國民黨立委羅廷瑋,傳出感嘆自己「若被罷免,一家7口怎麼辦」,被網友譏諷,引起「羅廷瑋」一名在社群等論壇被熱議,花蓮罷免傅崐萁團隊在短短4天內發生第三起志工遭不明人士攻擊的事件,消息傳出後,「花蓮罷免」「志工挨打」等詞彙一度成為討論焦點,反映出罷免行動的緊張程度。
3、正藍軍與朱立倫和傅崐萁領導的國民黨內部矛盾:
藍營內部分歧的新聞也推高相關熱度,例如前述花蓮議長張峻公開批傅崐萁、或國民黨大老趙少康批評自家黨中央反制無力等,都讓「傅崐萁」「趙少康」這類名字在社群上引發新一輪討論,每當國民黨內部出現具有戲劇性的事件或爭議時,相關的關鍵字(人名或議題)便會在短時間內熱度飆升,成為罷免話題階段性的「高潮」。
綜合以上,可見罷免案的成敗本身亦是影響關鍵字熱度的重要因素,重大勝利將點燃支持者情緒,讓相關詞彙再創高峰;相反,若連番受挫,討論熱度可能逐漸消退。罷免風潮從醞釀、爆發到推進,每個階段都有不同議題交織影響關鍵字熱度走向,從立法院爭議催生罷免念頭、連署進展牽動民心,到外部事件和個人爭議推波助瀾,都在網路輿情中留下清晰痕跡。我們看到討論熱度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事件發展此起彼落:一旦有新的燃點出現,對應的關鍵字便快速升溫;反之,階段性任務完成或話題性降低時,熱度也會相對下降。
無論後續結果如何,這段期間累積的網路大數據都刻畫出社會輿論隨政治事件波動的軌跡,透過以上關鍵字分析和之前揭露的趨勢圖表,更直觀了解這場罷免風暴中輿論關注的焦點與變化,罷免團體加油,抓住議題成為罷免熊熊不停的炬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