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逸帆/台北報導

▲何澄輝表示,此次的無劇本演練更貼近實際狀態(圖/何澄輝提供)
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日前在台南舉辦首場實地演練,以驗證中央部會及地方政府等單位「大規模疏散撤離」、「收容安置」,以及「擴充急救醫療場所」等災難應變能力。對此,台灣安保協會副秘書長何澄輝昨(28)日表示,此次的無劇本演練更貼近實際狀態;現在社會面對整體、全面性災害,不再是單一部門、特定人群的責任,須是國家體制串聯民間共同協力才能應對,這對台灣的需求、與國際交流都是好的開始。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場實地演練動員台南市府團隊、警消醫護、宗教團體及民團志工近1500人。總統賴清德並裁示,未來全台22縣市辦理演習應盡可能實地操作,才能達到驗證的目標。
何澄輝指出,此次的全社會防衛韌性實地演練與過去多是照本宣科的演習不同,更貼近實際狀態。他強調,演習的意義在於藉此發現現有體系、措施是否妥當,在面臨相關災害下如何調動資源、民力,讓大家檢測平常的準備在面對新型態災難是否不足,有哪些加強的地方。
何澄輝表示,過去的民安、萬安演習,是著眼於戰爭狀況下的軍事動員,主體還是軍方,但現在的社會因科技發達、極端氣候,與過去設想的單方面災害相比,複合性災害會出現愈來愈多的特殊狀況。因此,要讓台灣社會各層面,包括政府的非軍事部門、民間力量整合,在社會面臨災害時能夠自存、自救,進而去救災,提升整體韌性。
對於全社會防衛韌性強調的五大主軸,何澄輝認為,對台灣而言,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通訊極其重要。他說,台灣是國際經貿交流頻繁的海洋國家,維持通訊順暢攸關經濟安全、民生發展。他提及,海底電纜是台灣對外聯繫的主要通道,無論面對自然災害或戰爭,平時的維護,以及緊急狀況時的備援、應變能力,都需要不斷地演練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