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美模姐妹首戰同志片!「跨物種」激愛機器人曝下戲心酸
記者朱世凱/台北報導
金獎導演陳宏一繼電影《自畫像》與《揭大歡喜》後推出新作, 攜手演技派新星王渝屏及王渝萱姐妹, 外加金鐘獎最佳女配得主黃柔閩老師參與演出, 共同打造前衛科幻女同志愛情故事《看不見攻擊的程式》。 本片改編自陳宏一於2008年推出的長片《花吃了那女孩》中《 看不見攻擊的城市》單元,除了片名的發音,兩位主角的角色名稱U(王渝屏飾演)與林銘(王渝萱飾演)也一模一樣, 有向前作呼應的意味。
▲王渝屏及王渝萱姐妹(圖/杰德創意影音提供)
陳宏一導演說,「13年前拍兩個真實女孩的 故事,很適合當時大眾想理解『同志』的生活面向, 這些年同志題材創作如雨後春筍般產出,也讓我思考,一個LGBT Q+的平台籌拍的原創電影,應該要超越性別,進到虛擬的世界中, 就沒有現實的包袱,也沒有了婚姻的界線。 甚至真實世界是不是還需要婚姻,可能有一天也會被拿出來討論」。 力推「愛」與「被愛無」關性別、物種與國界。
曾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雙雙入圍第54屆金鐘獎最佳新進演 員獎的王渝屏與王渝萱姊妹,演技備受肯定,兩人首度挑戰跨物種相戀同志片《看不見攻擊的程式》。 這次王渝屏飾演的是內斂又害羞的機器人U,雖然沒有心臟, 但對愛卻奮不顧身。在人類與機器人尚無法談戀愛的現實世界, 希望透過電影,讓觀眾思考在不久的將來,如果這件事情成真, 又會面臨怎麼樣的道德眼光?
▲王渝萱在電影中飾演剪接師。(圖/杰德創意影音提供)
接演本片之前,王渝屏也做了許多功課, 甚至參考了也是機器人南韓知名電影大師朴贊郁的電影《 賽柏格之戀》。「過往我們想像機器人,可能會設定她是很聽話、 被設定好要聽指令的一台機器。但現在已是21世紀, 機器人有沒有可能進化成更靠近人類,甚至讓人分辨不出它不是人類?」她說,導演寵女兒般開放討論的態度, 讓王渝屏的表演更顯自由,透由自己的邏輯與語氣, 演繹出令人耳目一新、限量渝屏牌的特有種機器人模式。
王渝屏特地給U這個機器人一個設定,演出盡量不眨眼睛, 做以跟人類的明顯區別。她說,「因為拍了這部戲, 才知道原來自己可以這麼長時間都不用眨眼睛! 算是開發了一個技能!」而接演這部戲最大的挑戰就是要長時間戴角膜放大片, 本身沒有近視的她,竟有一天連續戴了16小時! 讓她眼睛不舒服到去看醫生,「我現在好沮喪喔,眼睛太痠了, 無法像昨天一樣不眨眼」講著講著都快哭了起來。 飾演另一位主角林銘的妹妹王渝萱則在一旁開玩笑說,「 如果她眼睛到最後太嚴重的話,我可能就要準備U的角色設定, 然後自己一人分飾兩角。」
▲金獎導演陳宏一打造的新作品力推「愛」與「被愛無」關性別、物種與國界。(圖/杰德創意影音提供)
片中飾演29歲剪輯師的王渝萱,拍攝當時只有20歲。 必須揣摩不同年齡的氣質、動作與姿態成了王渝萱的一大魔王。「 我其實是一個很ㄎㄧㄤ的人!」密集拍攝下, 較少睡眠的王渝萱在收工訪問時等待姊姊說話的空檔, 假裝像機器人一樣進入了休眠模式,「好啦再約啦, 還是我們再補文件檔給你?」開玩笑說要結束錄影, 讓攝影師大笑不止。旁人問她對愛情的想像是什麼?她也毫不掩飾表 示,「多睡幾個小時」!搞笑的本能讓她成為片場的頭號開心果。 一陣笑鬧完,她卻又認真談起自己的感情觀, 認為戀愛的型態多樣且不受限於刻板框架, 也不認為戀愛最終都要走向婚姻,如果可以找人相伴到老, 那婚姻只是一張紙的證明。雖然劇中安排和機器人共譜戀曲, 但她卻不希望戀人具有超能力,「絕對不可以有讀心術, 超怕被對方看穿!」樣貌平庸即可,只求一起經歷人生點滴。
身為一個專業演員,王渝萱不排斥任何角色,只要是有意義的創作, 她都願意接演。15歲出道後,曾有三年不接戲專心求學, 但在課堂之餘,她最愛去看特價的早場電影, 大量吸收其他前輩的表演經驗。她也在學校找了一個隱密的淋浴間, 用心將那裡布置成一個培養創作能量的小天地。 浪漫的性格有助她日後細膩觀察,方便進入角色。拍本片期間, 她就很常在一旁看姊姊與飾演按摩師的黃柔閩老師對戲, 藉以學習演技。也問了很多剪接師朋友, 上戲前每天在家苦練電腦快捷鍵。
▲王渝屏在電影中飾演機器人。(圖/杰德創意影音提供)
姊妹倆朝夕相處感情很好,又很常一起接戲, 在工作中兩人都能迅速切換工作模式,力求嚴肅以待的專業表現。 就連首次擔綱雙主演,還飾演一對戀人,兩人也都沒有太在意, 只需要清楚劇本要表達的是什麼。兩人對戲的時候, 都把對方當作是一塊肉,「如果是對U來說,林銘應該是A5和牛! 」王渝萱對自己與角色都是信心滿滿!王渝屏則說,「 你也可以是松阪豬!」本劇角色正巧搭上疫情下的大熱行業「 外送員」,兩人對「外送員」都投以羨慕的眼光,「 因為可以快速打到疫苗,如果沒接戲的話,我也想去當。」
除了片名與角色,本片主題曲也選用了《花吃了那女孩》 中金曲獎歌后魏如萱所演唱的〈泡泡〉這首歌,請來了甜約翰與I mean us這兩個樂團的主唱曼達來重新詮釋。陳宏一覺得,「《泡泡》 是浪漫中帶有哀傷的歌,愛情絕對不會是純浪漫的,它一定會有很多 挫敗、遺憾或悔恨,藉由〈泡泡〉這首歌最容易傳達」。因當年由魏 如萱演唱,新版演唱者曼達(Mandark,梁丹郡)壓力也不小 ,「魏如萱的歌聲很有感情,聽起來又純淨,所以非常動人。 這次的電影帶有『未來』元素,配樂家Simon將曲風改成比較電 子,也把和弦中一些大調改成小調,聽起來就會有點怪怪的樣子。 能把歌唱好的人很多,但我希望加入自己的味道,跳脫抒情的氛圍, 帶給聽眾全新的感受」。
最近甫推出新EP《We Were So Young》的曼達其實很想當個配樂家,「我印象最深電影配樂 ,也是同志電影《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的電影原聲帶,其中一首Mystery of Love(愛的奧秘),作曲家的名字有點唸欸,什麼S什麼F什麼 呵呵呵(Sufjan Stevens 蘇揚·史蒂文斯),他的歌就很純粹,不用太浮誇, 放在電影裡就很催淚」。語畢自己笑場了起來,曼達開朗的性格也為 《泡泡》這首歌帶來了嶄新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