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癌」會致臉部歪斜、面癱!長庚研究:正子攝影準確評估放療效果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長庚醫院研究發現,正子攝影(右上與右下)能更準確地評估治療反應(星號),減少不必要的醫療介入。(圖/長庚醫院提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內癌症精準醫療研究再傳佳音。台灣每年約新增近萬名頭頸癌病患,為全國第六大癌症,其發生率更是發達國家的三倍,顯示頭頸癌在台灣的公共衛生影響不容忽視。林口長庚醫院頭頸癌團隊跨科別合作,證實葡萄糖正子攝影可準確評估唾液腺癌患者的放射治療效果,研究成果於2025年2月發表核子醫學界頂尖國際期刊「臨床核子醫學(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

長庚醫院今日發佈新聞資訊,表示在眾多頭頸癌類型中,唾液腺癌屬於較為罕見的型態,僅佔頭頸癌總數約3-5%。這類癌症的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症狀包括耳朵附近的無痛腫塊,有些患者亦可能出現臉部歪斜、面癱等神經學症狀。由於唾液腺癌病例相對稀少,加上病程及預後變異性大,全球尚未建立統一的治療與追蹤準則,這給醫師和患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系副系主任謝承恩指出,唾液腺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但由於腫瘤常常侵犯神經、顱底等重要結構,導致不少患者無法接受手術,或即使手術仍存在殘餘腫瘤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放射治療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由於患者在接受放療後,腫瘤明顯萎縮往往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此外,放療後周邊組織常會出現發炎反應,這使得傳統影像技術在判斷是否還存在殘餘腫瘤時面臨困難,此不確定性往往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同時也增加了癌症可能進一步惡化的風險。

為解決此臨床困境,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柏元及謝承恩的團隊,分析了林口、基隆、高雄及嘉義長庚四個院區115位接受放射線治療的唾液腺癌病患,展開為期五年以上的追蹤、觀察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葡萄糖正子攝影對於評估唾液腺癌患者放射治療效果的準確性高達85%,顯著優於傳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約60%的準確率。

研究發現,葡萄糖正子攝影能更有效檢測出放療後殘存腫瘤的情形,並能更早識別出放射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從而及時介入輔助性化學治療或手術切除殘餘病灶,以期提高疾病控制的機會。

謝承恩強調,正子攝影作為一種非侵入性、快速且安全的檢查方式,能夠及早評估治療效果,從而協助臨床醫師制定個人化的精準醫療策略。對於放射治療效果良好的病患,正子攝影有助於避免不必要的後續醫療介入,進而減少由過度治療可能引起的顏面缺損、吞嚥困難、神經損傷等副作用風險。

唾液腺癌 長庚醫院 腫瘤 正子攝影 頭頸癌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