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戰效應 引爆電動車電池大戰
記者鍾釗榛/綜合報導
因為美中關稅戰升溫,中國最近對稀土出口下了重手,引發全球科技與電動車產業一陣騷動。稀土雖然聽起來冷門,但其實是電動車馬達、電池和國防設備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全球有將近九成的稀土提煉都來自中國,美國和南韓等國都高度依賴進口,一旦中國縮緊供應,衝擊立刻顯現。
尤其是正在全力發展電動車的韓國,這波影響更是直接命中要害。除了與中國積極協商外,南韓車界龍頭現代汽車集團也不再「只靠別人」供應電池,乾脆親自下場打造自家技術。
▲現代汽車政績及投入電動車電池開發。(圖/翻攝Hyundai)
現代汽車在內部成立專門負責電池研發的「B 工作小組」,由集團高層和資深工程師親自帶隊,要把現有的電池整合團隊升級成真正的「研發中樞」。過去這個團隊主要是協調LG Energy Solution、SK On等電池大廠,讓他們的產品適用在現代、起亞和Genesis的車款。但現在情勢不同了,現代汽車顯然意識到「核心技術不能靠外人」,所以決定加碼投入,打造自家的電池解方。
▲現代汽車成立專門負責電池研發的「B 工作小組」。(圖/翻攝Hyundai)
不是只有現代汽車打算研發電池,像是Tesla也早就開始生產自家的4680電池,並用在Cybertruck和Model Y上。比亞迪更不用說,從90年代就是做電池起家的,旗下的「刀片電池」現在幾乎全自製。連一向穩健的Toyota,也在日本自行開發電池,甚至今年在美國北卡州砸下140億美元蓋廠,準備自家供應油電與純電動車的電池。
自己開發電池有什麼好處?除了不怕供應鏈卡關,還能量身訂做、壓低成本。從軟體到車身架構通通整合起來,效率更高,反應也更快。不過這也不是說做就做,畢竟像LG、Panasonic那種大廠是靠幾十年經驗累積起來的,現代要追上,還需要不少時間與資源投資。但從目前全球電動車發展趨勢來看,「誰掌握電池,就等於掌握未來汽車產業的話語權」,現代此時啟動電池自主研發,可說是為了搶下未來戰場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