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等關稅「藥品」成目標?台大醫院院長憂健保「1件事沒做」買不到藥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吳明賢提及,若國外藥廠因關稅成本提高售價,健保對藥價若不能隨之調整,恐導致買不到藥。(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總統川普投下對等關稅震撼彈,即使後來決議75國暫緩90天實施,未來貿易局勢仍充滿變數。如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就擔憂未來恐面臨缺藥潮。不過在一片哀鴻遍野中,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有不同觀點,這波關稅戰對台灣醫療產業影響有限,因應得宜,還可能為醫界帶來正面效應。不過他昨日也說,台灣藥品仰賴進口,若國外藥廠因關稅成本提高售價,健保對藥價若不能隨之調整,恐導致買不到藥。
他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到,這場貿易戰反而可能成為醫界舒緩經營壓力的契機,若政府順勢調整部分對美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政策,有機會降低醫材與藥品成本,直接減輕醫療院所的負擔。
吳明賢昨出席「台大醫學人文博物館通識醫學教育影片發布會」受訪表示,目前評估關稅政策對國內醫療層面影響有限,不過台灣藥品及醫材仰賴國外進口,如果國外藥廠因成本上升提高售價、健保又不調整藥價,才恐怕「買不到藥」。
他解釋,台灣是醫療大國,卻不是「醫療產業」大國,藥品醫材仰賴國外進口,台灣出口至國際的藥品項目較少,僅本土學名藥廠,可能受到國外原料藥品漲價,導致成本提高,不過若政府不對進口藥品提高關稅,理論上對本土藥廠衝擊有限。
「藥品是剛性需求。」吳明賢表示,關稅提高對藥廠收益不會有影響,成本會反映在藥品售價,若國際藥物因此提高售價,台灣健保藥價管控十分嚴格,若健保不願調價,將有可能因價格壓得太低,而買不到藥。但他也強調,這些情況目前尚未發生,還需要時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