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最大缺藥潮恐引爆?藥界喊救藥荒「縮短藥品入庫效期」食藥署回應了
記者簡浩正/綜合報導
▲八大藥業公協會建議,調整採購藥品有效期限。(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30年最大缺藥潮恐引爆?台北市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等八大藥業公協會建議,調整採購藥品有效期限,從原先的一年,縮短為5至8個月以上;衛福部食藥署回應,強調藥品只要在核定的有效期限內、且依照說明書標示的方式儲存與使用,品質、安全性與療效都不會受影響,請民眾放心。
我國自2023年起,藥物短缺問題嚴重影響民眾健康,尤以生理食鹽水、點滴注射液的短缺最為嚴峻,甚至比缺蛋問題更為嚴重。如國內輸液大廠「永豐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去年5月因違反PIC/S GMP規範被勒令停工,造成國內生理食鹽水供應短缺;而降血壓藥「安普諾維膜衣錠150毫克」、抗憂鬱藥「百憂解」去年11月陸續退出台灣市場,藥界也憂心會出現缺貨潮。
據悉,八大藥業去年10月發函北市聯醫等醫院,建議廠商所交藥品有效期限調整為5個月以上;並要求廠商所交藥品滯用或屆臨有效期限3個月內,應於機關通知之翌日起2日內調換合格新品,更換同等品或照原採購單價退回。八大藥業認為,末效期3個月內由廠商無條件更換或退回,是對採購單位最大的保障。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支持醫療院所放寬採購藥品效期。認為疫情後全球藥品原物料匱乏,台灣缺藥問題是醫藥界共同困擾,畢竟面臨藥價被砍利潤變低及進口困難等情形,藥商爭取進到醫院藥庫效期5至8個月以上是合理的。
▲我國去年曾出現輸液缺貨潮。(示意圖/資料照)
對此,食藥署回應,是依廠商所做的安定性試驗結果來核訂藥品的有效期限,在有效期限內如依照仿單標示的儲存溫度來存放及使用,並不會影響藥品的品質、安全與療效。
食藥署已建立藥品短缺處理機制,並持續精進藥品供應管理措施,以確保藥品穩定供應。另目前國內生理食鹽水供應情形已達供需平衡,食藥署亦會持續監控。
八大藥業包括台北市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台灣製藥工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製藥發展協會、中華民國學名藥協會、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中華民國西藥代理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