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終最想除掉此人,諸葛亮卻提拔重用!果然蜀國因他滅亡

大陸中心/唐家興報導

▲說到知人善用,三國裡以劉備最為傑出。(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國時代風起雲湧、人才輩出,只有用人得當的君主,才能在烽火連天的時代生存!如果說三國裡誰最有識人之明,那絕對是劉備,他慧眼識英雄,結識了張飛和關羽,更請到了諸葛亮,這是很多君主做不到的;說真的,論到識人的功力,恐怕連諸葛亮都比不上劉備。

人稱「臥龍」的諸葛亮,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智慧的化身;可是這樣一個全知全能的人,也會有犯錯的時候,當初劉備在白帝城託孤時就說過:「馬謖其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可惜諸葛亮沒聽進去,犯下了他一生最大的錯誤。所以劉備早就看出了馬謖不堪大用,其也成為了劉備臨終最想除掉的人,但是諸葛亮卻是沒有聽取劉備的話。

▲諸葛亮沒聽劉備的話,犯下不可彌補的錯誤。(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為什麼說錯用馬謖是諸葛亮犯的最大錯誤?在《街亭一役》中,久經戰場的老將魏延、吳壹等,都認為馬謖不適合當先鋒,諸葛亮卻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還任命馬謖為先鋒,而馬謖空有理論,沒有實戰經驗,不僅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更是固執己見,不聽老將王平的勸諫,最終大敗收場,讓蜀軍敗走退回漢中,也讓諸葛亮最後不得不淚斬馬謖,以平息眾怒。

▲諸葛亮最後只能揮淚斬馬謖。(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其實,劉備如此不喜歡馬謖也是有原因的,站在君主的角度,當時馬謖的哥哥馬良已經受到了重用,手握兵權,若是馬謖同樣大權在握,國家大部分的兵權豈不是都被馬家給掌握了,這為一不妥;再者馬謖雖自幼刻苦研讀兵法,在行軍打仗上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軍情變化瞬息萬變,空有理論沒有實戰經驗也是很危險的,果然這一點被劉備料中了!

最後為了整肅軍紀,諸葛亮只能揮淚斬馬謖,也算是間接遵守了劉備的遺願,但北伐因此遭受莫大打擊,損兵折將,也讓諸葛亮後悔當時沒有聽劉備的話。而這場戰爭的失利,也對本來已因夷陵之戰元氣大傷的蜀漢有較大的影響,至此北伐再無勝利之可能,所以時至今日,不少人說蜀國因而馬謖招致滅亡,此戰影響之大可見一般。

更多新聞: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幾十萬潰敗的士兵要結婚 蔣介石:未滿38歲不能結婚

 

更多新聞: 歷史上真正「草船借箭」之人並非諸葛亮,而是他!我們都被羅貫中騙了

 

更多新聞: 諸葛亮最致命的弱點是什麼?司馬懿僅用「17個字」就點出諸葛亮3大缺點

 

更多新聞: 貂蟬被曹操送給關羽後,​​隔天她便自盡,關羽對其做了什麼?

劉備 馬謖 諸葛亮 蜀國 魏延 臥龍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