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版《保守國家秘密法》上路 陸委會:可能觸法風險大增建議勿前往

記者盧素梅/台北報導

中國修訂通過的《保守國家秘密法》5月1日起施行,該法大幅擴大「國家秘密」之定義與保密主體的對象, 法條相關內容模糊且具高度不確定性,加以中共法治長期欠缺透明, 所造成的可能觸法風險大增,陸委會今(30)日再度提醒國人,非有必要,建議暫勿前往中國。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修訂通過的《保守國家秘密法》5月1日起施行,陸委會今(30)日再度提醒國人,非有必要,建議暫勿前往中國。(資料照)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2月27日通過的《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將從5月1日起施行。修訂後的《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堅持中國共產黨對保守國家秘密工作的領導」。

陸委會表示,中共新版《保守國家秘密法》將於今年5月1日生 效實施,該法大幅擴大「國家秘密」之定義與保密主體的對象, 法條相關內容模糊且具高度不確定性,加以中共法治長期欠缺透明, 所造成的可能觸法風險大增,已引發各界疑慮與不安, 陸委會籲請國人務必慎思赴陸的必要性。

陸委會指出,自中共人大常委會於今年2月27日通過新修訂的《保守國家秘密法》後,政府隨即於3月透過網路社群平台等提醒國人 ,本法修訂將升高外國機構在中國大陸經營、投資的風險, 對非營利或學術性質的科研交流合作也會連帶產生壓力。

陸委會強調,國人赴陸採訪、學術研究、 蒐集經商投資資訊或與當地人士對話等, 只要遭中共認定相關對話或蒐集資料內容有損其「國家和人民利益」 ,都有可能被中共認定為涉及「國家秘密」。此外, 本次修法更增加「工作秘密」一項罪名,條文規定,凡「 不屬於國家秘密,但洩露後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的事項」, 都可能涉嫌犯罪,這種高度空泛、毫無規矩可循的條文, 可能隨時令人觸法。

政府向來主張兩岸秉持對等尊嚴、 健康有序的原則進行不設置政治前提的交流與往來, 近期兩岸交流雖有所升溫,但面對中共不斷透過立法方式, 制定或增修諸如「反間諜法」、「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 、「國家安全法」及「網路安全法」等國安法規, 嚴格監控境外赴陸交流人員, 台灣民眾與其他外籍人士赴陸交流遭羅織罪名, 剝奪人身自由的案例屢見不鮮。

陸委會再度提醒國人,非有必要,建議暫勿前往中國大陸。 如確有赴陸需求,在前往中國大陸之前,可參考本會日前提出的「 對有需要前往大陸國人幾點提醒與建議」, 特別審慎評估人身安全等風險,並於本會「 國人赴大陸地區動態登錄」系統進行登錄, 必要時可以獲得政府適時的協助,以確保自身權益。

中國 國家秘密法 陸委會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