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大學「太空魔方」成功解開地震前兆物理機制

記者谷庭/台北報導

 ▲ 福衛五號先進電離層探測儀所觀察電離層電漿不規則體與地 震電離層前兆。(圖/劉正彥教授提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劉正彥教授團隊,利用福爾摩沙衛星 五號和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太空魔方」, 成功觀測到伊朗和伊拉克地震電離層時間與空間異常前兆, 以及電離層暴全球效應, 解開引發地震電離層前兆物理機制與電場之奧秘。

劉正彥教授團隊統計研究1999-2016年18年間, 兩伊地區53筆規模M5.5以上地震電離層異常特性, 發現這些地震6-14天前之電離層全電子含量會顯著異常增加。 他們觀測發現2017年11月12日規模M7.3兩伊地震8- 10天前,電離層全電子含量亦是顯著異常增加, 十分吻合18年之統計結果, 而且這些異常增加會頻繁出現在該地震震央之小區域上空。

 ▲中央大學劉正彥教授(左)和趙吉光教授(右)團隊, 利用福爾摩沙衛星五號和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太空魔方」, 首次解開引發地震電離層前兆物理機制與電場之奧秘。 (圖/中央大學提供)

他們進一步利用電漿物理發電機原理, 分析福衛五號先進電離層探測儀同時同地所量測之離子速度, 得知引發此M7.3地震電離層前兆為0. 26毫伏每米之向東電場。值得注意的是, 全電子含量與福衛五號離子濃度具有相同之變化趨勢, 說明研究結果完全吻合電漿准電中性之物理特性和岩石層-大氣層- 電離層耦合效應。 劉正彥教授表示, 這項重要成果歸功於台灣首顆自主研發的光學遙測衛星— 福爾摩沙衛星五號,以及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科學酬載- 先進電離層探測儀(AIP)。光學遙測影像儀ORSI有如「 千里眼」,而AIP像「順風耳」,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完成防災、 減災、救災任務。AIP雖然重量僅佔福衛五號的百分之一, 但卻讓科學探索如虎添翼,也經過科學團隊鍥而不捨的努力, 終於找到其物理機制,是歷史性的突破。 劉正彥教授說:「地震預測是一項極爲艱巨和挑戰的工作,要知道何時發生、 發生地點和規模大小,須賴可靠的前兆訊息。」當中的關鍵在於趙吉光教授歷經20多年努力打造出的「太空魔方」 ,利用純金篩網,建構完成全世界最精準之電離層電漿探測儀, 並可以高時空解析度量測離子濃度、離子溫度、離子速度等, 因此得以窺見電離層太空天氣和觀察地震電離層前兆之奧秘。

地震 中央大學 太空魔方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