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交易所揭牌 蔡英文:淨零轉型2030年可帶動4兆元以上投資機會
記者盧素梅/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今 (7) 日出席台灣碳權交易所總部揭牌時表示,碳權交易所將透過交易平台力量,加速淨零轉型,預估從2023年到 2030 年期間可帶動4兆元以上的投資機會,創造產值約 5.9兆元,並提供55萬個就業機會。
▲總統蔡英文今 (7) 日出席台灣碳權交易所總部揭牌,她和現場貴賓手持「金水壺」將盆栽澆水,象徵攜手減碳。(圖/總統府提供)
碳權交易所總部落腳高雄軟體園區,今天上午舉行揭牌典禮並正式營運,包括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高雄市長陳其邁等府院市等高層共同出席揭牌儀式。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2050年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共識,也是台灣的目標。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 即將在今年10月開始施行,加上全球RE100的企業承諾, 都一再顯示,減碳不再只是道德倡議, 更是台灣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繼續脫穎而出, 所必須面對的貿易議題以及供應鏈要求。
蔡英文表示,近年來,全球各地為了更進一步的推動碳權交易, 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日本東京和新加坡等地方, 都先後成立了碳權交易平台。「台灣碳權交易所」的設置, 相信能讓台灣跟上國際淨零轉型的潮流, 並且更積極的和其他國家的碳交易所,進行國際合作。她也相信, 這將是成為協助臺灣達成低碳目標的關鍵助力。
▲總統蔡英文今 (7) 日出席台灣碳權交易所總部揭牌。(圖/總統府提供)
蔡英文進一步表示,建立碳權交易所,將碳權放在交易市場上, 進行交易、流通,為企業帶來經濟效果,創造減碳的誘因。 這個機制,同時也能促進低碳科技的研發, 以及相關綠色人才的培育,帶動整體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
蔡英文說,「台灣碳權交易所」 是由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以及臺灣證券交易所共同出資成立, 總公司設於高雄,而資訊交易中心設在臺北,一起分工營運。
蔡英文提到,在過去的產業分工中,高雄多是發展鋼鐵、石化、 造船等大型工業的城市,在臺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 為國家打下工業化的基礎,更是創造經濟奇蹟的關鍵。 將碳權交易所設在高雄, 未來高雄將會在淨零轉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蔡英文認為,一方面,高雄的鋼鐵業及造船業, 是離岸風電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淨零排放的推動, 將會持續蓬勃發展。另一方面,在經濟部的協助下, 高雄本地的大型工業,將會發揮大帶小的功能, 帶動台灣整體製造業進入碳中和的時代,推動產業轉型。 在碳權交易所的協助下,高雄也會培育出更多的減碳人才。
蔡英文說明,除了碳權交易所,去年3月,國發會也已經公布「 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我們要在「科技研發」和「 氣候法制」兩大基礎之上,加速推動能源、產業、 生活以及社會等4大轉型,以及12項關鍵戰略計畫。之後, 環境資源部的《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將會陸續上路, 逐步完成碳定價及碳交易等相關機制。
蔡英文表示,未來,我們會透過「自願減量額度交易」、「 增量抵換交易」以及「國外碳權交易」等機制三管齊下, 對應設立三大交易板塊,運用交易平台的力量, 共同落實淨零排放的目標,加速淨零轉型的進程。 預計整體推動淨零轉型的努力,從2023到2030年, 能夠帶動4兆元以上的民間投資,創造5.9兆元的產值, 並且提供超過55萬個相關的就業機會。
蔡英文強調,淨零轉型是我們最長遠的國家發展計畫之一, 也是讓台灣更走向國際的新契機,我們沒有鬆懈的空間, 政府會繼續協助企業共同面對這項挑戰。她也期待, 臺灣碳權交易所的成立,未來能協助企業把低碳、零碳的挑戰, 化為新的機會與商機。
隨後,蔡英文和現場貴賓手持「金水壺」將盆栽澆水,象徵攜手減碳, ㄧ同完成揭牌儀式,接著參觀環境設施, 進一步瞭解碳交所的業務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