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師大首度重現臺高舞 體育表演會傳承百年精神

記者劉彥池/台北報導

▲臺師大體育表演會歷史悠久,歷屆傳承已近70年,成為每年一大盛事。(圖/臺師大提供)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今年喜迎百年校慶,3月25、26日晚上舉行體 育表演會《動力方程式》,2場預計近3千位滿場觀眾目光下, 首度重現師大前身臺北高等學校特色舞蹈「臺高舞」, 師生參考史料還原當時情景,身著面具、和服、高校制服等, 詮釋臺北高校自由自治的校園文化,凸顯百年歷史傳承精神。 

臺師大體育表演會歷史悠久,歷屆傳承已近70年, 成為臺師大每年一大盛事。今年除了臺高舞演出外, 其他節目還包含跳繩、羽球、桌球、飛盤、跆拳道、舞蹈、曲棍球、 合球、原住民舞蹈、大四舞等,運動與休閒學院師生全員出動, 盼再次呈現體育表演會的感動。 

林玫君學務長說,呼應今年百年校慶,因此特別規劃臺高舞演出, 邀請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助理教授王宏豪、 中央研究院臺史所博士後研究員徐聖凱、臺師大臺史所碩士許慈芳, 一同重建舞蹈,希望讓更多師生了解這段校史。 

▲臺師大體育表演會歷史悠久,今年其中一項表演「臺高舞」,首度重現師大前身臺北高等學校特色舞蹈。(圖/臺師大提供)

「臺高舞」於1929年由體操科教師結合原住民舞與 日本舞進行新創後,成為臺北高校的特殊文化之一, 學生在學期間幾乎都能跳上一段。 舞蹈搭配東西方服飾與各種喬裝打扮,自由奔放帶有狂歡氣氛。 

「臺高舞」的前身是,高校教師向原住民族學習, 經重新創造而成的歌舞「高砂舞」。「高砂舞」是臺北高校尋常科( 相當於國中部)學生的集體舞蹈,由4至5首樂曲組成, 悠長而莊嚴。編舞的教師因為參加了泰雅族的集會, 看到原住民族的歌舞「如波浪一般的流動」,深受感動, 於是參考原住民族的文化元素,如演奏「口簧琴」的動作等, 創造了「高砂舞」。 

 徐聖凱進一步解釋,後來高等科(相當於高中部) 師生因此產生創造自己的特色舞蹈的念頭。和「高砂舞」不同的是, 「臺高舞」融入了更多日本歌舞的元素。「它(指臺高舞) 雖然有一些 DNA 讓它看起來像高砂舞,但有更多 DNA 讓它看起來像日本舞。」 

體育表演會學生總籌廖昱絜表示,體表會最初是期待以節目演出, 宣傳體育教育並發揮社會功能,讓社會大眾更了解不同運動項目, 至今已成為臺師大運動與休閒學院年度盛事,由體育與運動科學系、 運動競技學系大四學生帶領學弟妹一起表演。 雖然受到疫情影響,過去兩年中斷演出, 但相信體表會的感動,仍可以在百年校慶之際再度回歸, 將各項競技場上技術,結合燈光、音樂與學生創意巧思, 以別出心裁的方式呈現體育之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體育表演會 臺高舞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