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一堆人都中了!哈佛專家示警:4種常見習慣將「加速大腦萎縮」

圖、文/CTWANT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隨著年齡增長,尤其是進入30至40歲後,大腦會因細胞退化而逐漸萎縮(atrophy),雖然這本屬正常現象,然而有4種日常習慣可能讓這個過程加速,包括久坐、睡眠不足、長期壓力、缺乏社交,這再次凸顯維持健康生活型態的重要性。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也曾歸納出4種最易導致大腦加速萎縮的常見行為。遺憾的是,這些行為在現代社會中相當普遍,尤其以下測試項目,您絕對不希望自己「高分過關」。

1. 睡眠不足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顯示,約1/3美國成年人無法達到每晚7至8小時的建議睡眠時數。更令人憂心的是,2018年12月《睡眠》(Sleep)期刊研究指出,當每晚睡眠少於7小時,包括解決問題能力、推理與記憶力在內的認知功能都會顯著下降。

2024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的睡眠研究進一步發現,睡眠障礙可能導致腦部萎縮。這項發表於《神經學》(Neurology)期刊的研究中,校方新聞稿說明:「為評估睡眠品質對大腦的影響,研究團隊調查約600名成年人的睡眠狀況,5年後重複相同問卷,並於10年後進行腦部掃描。結果顯示,即使排除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健康狀況與生活型態等因素,睡眠品質差者的腦部萎縮程度明顯高於睡眠良好者。」

具體數據更令人警醒:相較於70%自述「幾乎無睡眠困擾」的受試者,有中度睡眠障礙者(22%)的大腦年齡比實際年齡老1.6歲,而睡眠問題最嚴重者(8%)的大腦甚至老化2.6歲。

2. 久坐不動

2024年哈佛大學研究發現,成年人平均每天坐著時間高達10.4小時,比平均睡眠時間(7.7小時)更長。2018年《PLOS One》期刊研究則指出,久坐與「記憶關鍵腦區的結構改變」存在關聯。

研究人員透過核磁共振(MRI)掃描45至75歲成年人的內側顳葉(medial temporal lobe,MTL)這個負責形成新記憶的腦區,並對照其每日久坐時數。結果顯示,久坐時間越長者,其MTL厚度越薄。由於此腦區變薄與記憶障礙、失智症早期徵兆相關,研究團隊推論久坐可能增加認知衰退風險。

3. 長期壓力

我們早已知道壓力會損害心理健康,甚至透過某些特殊途徑傷害身體。哈佛大學報告指出,慢性壓力不僅會導致整體腦部萎縮,更會讓負責記憶與學習的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縮小。這使得運動、冥想、社交等減壓活動顯得格外重要,而最後一項正好銜接下一個關鍵因素……

4. 缺乏社交

2021年7月發表於《老年學期刊:B系列》(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的研究發現,「社交活動較少者會流失更多腦部灰質」。換言之,辦公室茶水間(water-cooler)的閒聊其實具有健康正當性!

2023年哈佛大學引述1項針對1100名平均80歲長者、長達5年的追蹤研究:「社交最活躍群體的認知功能衰退程度,比社交最少者低70%。」更值得注意的是,孤獨感不僅與憂鬱症相關,還會顯著增加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風險。

總結來說,從睡眠管理、增加身體活動量、壓力調適到維持社交,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選擇,實質上都是對抗大腦早衰的重要防線。現代生活型態雖難以完全避免某些風險因素,但透過有意識的調整,我們仍能為大腦健康爭取更多時間與空間。

延伸閱讀

CTWANT
#哈佛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