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心/柯美儀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中國採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圖/翻攝自Donald J. Trump臉書)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中國隨即採取反制措施,日前已經停止購買美國大豆,並對稀土資源實施出口管制,現在又傳出中國買家正以中東的液化石油氣(LPG)取代美國產品,此舉讓全球液化石油氣(LPG)市場面臨重新「洗牌」。專家認為,中國這一舉措不僅使美方經濟壓力倍增,也讓美國出口商面臨庫存積壓與價格崩跌的困境。
據《彭博社》報導,有匿名貿易商透露,多達7艘原定於5月至6月抵達中國的美國LPG運輸船已轉向印度和東南亞市場,而這些市場原本從中東進口的LPG則將轉向供應中國。
美國能源信息署資料顯示,中國是繼日本之後的第二大美國LPG買家。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LPG進口總量為3568.21萬噸,其中從美國進口的量達1800.77萬噸,佔比超過五成。
此外,據《路透社》報導,中國石化企業高度依賴美國LPG進行生產。然而,由於美國國內供過於求,如果無法將這些產品出口至中國,將面臨庫存激增與經濟效益受損的壓力。
航運諮詢機構Drewry預計,LPG航線的改變將推高運費,並對本已面臨過剩的超大型液化氣運輸船(VLGC)市場帶來進一步壓力,影響2025至2026年的航運收益。從價格來看,中東LPG期貨價格近期每噸比現貨高出30至60美元,遠高於過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