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7天奪5命!野放黑熊被槍殺「人道處理」引撻伐 林保署8大QA釋疑

記者李育道/台北報導

遭黑熊咬死犬隻。(圖/翻攝畫面)

▲遭黑熊咬死犬隻。(圖/翻攝畫面)

花蓮縣卓溪鄉卓溪村擁有「黑熊部落」的別稱,未料近日傳出4年前所野放的黑熊,出現攻擊行為,距卓溪中正部落不到100公尺的距離,短短七天至少咬死5隻家犬以及雞,讓居民人心惶惶,相關單位組成巡守員,試圖誘捕未果,並在昨晚(21)直擊黑熊再度發動攻擊時一槍擊中胸口,逃往溪溝被發現,由於傷勢太重,難以治癒,獸醫只能人道處理。事件引起各界輿論聲浪,不少人撻伐殺死瀕臨絕種的黑熊相當冷血。對此,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23)日將民眾疑問及訊息有誤部分以8大QA形式說明原委。

【開槍的是社區巡守隊員、部落族人還是獵人?】

4月21日晚上巡守時開槍的人是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的森林護管員。花蓮分署為因應黑熊侵擾,特由該分署玉里工作站職員及森林護管員組成巡守隊進行巡護與驅趕,21日晚間因發現黑熊正在捕食家犬,經喝斥無效後還朝巡守隊人員靠近,並作勢攻擊,巡守隊員之一的森林護管員為了保護人員安全,當下即開槍喝阻自衛,以確保安全。

【為何讓巡護人員帶獵槍?】

因為這隻大公體重高達百餘公斤,近期多次接近部落,且已習慣於掠食犬隻,經數次驅趕均無遠離跡象,林業保育署考量部落居民及巡守人員生命財產安全,要求執行巡護與驅趕任務的同仁必須攜帶獵槍防身,也提醒於遭遇緊急狀況時須以維護人員安全為優先。

【為何不用麻醉槍?】

麻醉槍或吹箭涉及麻醉藥品的使用,依法都須由領有麻醉藥品使用執照的獸醫師在場指導才能使用下,而且麻醉劑並非立即就奏效,在短短幾秒的緊急狀況下只有獵槍能派上用場。

黑熊16、17日就開始攻擊犬隻,甚至20日還被民眾目擊,行為明顯異常,經統計至少造成5隻狗死亡。(圖/翻攝畫面)

▲黑熊16、17日就開始攻擊犬隻,甚至20日還被民眾目擊,行為明顯異常,經統計至少造成5隻狗死亡。(圖/翻攝畫面)

【為何為了保護狗而驅趕黑熊?】

黑熊從吃雞進而吃狗,而且已吃了好幾隻,如果遭遇此公熊的是老人或小孩,很難預料會不會發生安全受威脅,林業保育署同仁組隊協助巡護或驅趕,並不是只為了保護狗,而是讓已經人心惶惶的部落居民能安心生活。

【山林是黑熊的家,山村居民應該把山林還給黑熊?】

山林是黑熊的家沒錯,但我們在平地居住的所在也曾是梅花鹿與石虎的家;何況黑熊並非只能棲息在山上,隨著黑熊數量越來越多,爾後離我們居住環境的距離將會更近。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23)日將民眾疑問及訊息有誤部分以8大QA形式說明原委,並說明雖然目前無法統計台灣黑熊數量,不過近五年,海拔1200公尺以下區域出現黑熊的頻度也明顯增加。(圖/翻攝畫面)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今(23)日將民眾疑問及訊息有誤部分以8大QA形式說明原委,並說明雖然目前無法統計台灣黑熊數量,不過近五年,海拔1200公尺以下區域出現黑熊的頻度也明顯增加。(圖/翻攝畫面)

【黑熊是不是因為山上沒東西吃才下山找食物?】

臺灣中高海拔的森林生態復育良好,適合黑熊棲息的環境較以往增加更多,而黑熊除了是雜食性,還是「逐水草而居」的機會主義者,因此常會隨著不同季節,遷移到食物豐富或是容易覓食的區域,特別是春天的低海拔山區,因為許多植物長嫩葉、開花、結果,更容易吸引黑熊前來光顧。此外,黑熊的族群數量日益擴增,在核心棲息地的黑熊族群逐漸飽和的情況下,越來越多個體向淺山甚至平地擴張是很合理的生態現象。

【臺灣黑熊的數量只有300-500隻?】

目前尚沒有辦法明確說臺灣黑熊到底有幾隻,因為要推估族群數量必須捕捉黑熊進行標記之後野放;然後再隨機捕捉黑熊,計算其中曾被標記的個體所佔比例,才能推估整體族群的數量,但這對黑熊而言,會是很大的干擾。即使如此,經由近年全臺的黑熊監測資料顯示,臺灣黑熊的族群分布與整體豐富度每年持續上升,且從原本的中高海拔向淺山地帶擴散;近五年,海拔1200公尺以下區域出現黑熊的頻度也明顯增加,比起20年前的推估數字,臺灣黑熊的族群數量增加絕對在倍數以上,我們後續會在適當時機跟大家說明,臺灣黑熊雖然仍列名瀕臨絕種野生動物,但族群狀況已經沒有瀕臨絕種之虞了。

【林業保育署為何要在乎山村居民的感受?】

山村居民與臺灣多數野生動物比鄰而居,相對於都會居民,山村社區才是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育的最前線,當他們遭受野生動物侵擾或危害時,如果能獲得政府的奧援與社會的支持,讓他們沒有生活或生命的後顧之憂,山村居民才會跟我們齊心共同維護自然資源,這也是我們推動在地社區保育與生態服務給付政策的初衷。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